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荖寮古道、更寮古道O形)

出太陽但是氣溫反而下降。昨天突然有個想法要再上望高寮山一次,而且是走荖寮古道上從更寮古道下的O形。上次來走望高寮山是三年多前的2001年九月。2001年的九月是一個劇變的月份,那個月份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而那時候從深坑上望高寮山的步道正剛剛在佈建。

山頂往荖寮方向的路也不是很明確。有一段似乎要拉繩子垂直下降。當時從九重宮附近上山,如今這條路似乎漸漸荒廢。總之,三年後的今年這附近山區新建了許多步道,讓登山的路線更加明確與更有選擇。如今規劃一條O形變成簡單;當初在這山區迷路的景況不再復見。很多事情時機成熟自然水到渠成;在此之前要能明事情發展之理而保持耐心。

於是走南港舊莊街,從232巷附近上山。就登山步道而言,雖然是水泥石階步道,但也不需要多挑剔什麼,感謝政府德政?只是似乎少人由此上山。因為畢竟路盡頭只是另一條柏油路而已。事實上鄰近大坑溪的荖寮步道有其歷史典故,名稱應該就是從收集樟腦而來。而且這附近曾也有煤礦開採,往來商旅眾,在狹窄的區域形成大坑這個聚落。更寮古道、荖寮古道就是昔日運送茶葉、煤礦等物資往來南港與深坑之間的古道。

古道高點設置望高寮以監看古道商旅安全與山區土匪動靜。所以今日我行走在這個山區,跟懷思古之幽情,還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古道盡頭接到茶園,這裡是舊庄街232巷,車道繼續往外出去不久會接到北32鄉道,之後有花崗岩石階路可一路上到望高寮山頂。

荖寮古道(1-2)

盡頭的茶園(2)

煤礦出風口(1-2)

魏靜時舊居(2)

往望高寮山(3-4)

魏靜時是引進包種茶的名人。我想到昨天跟朋友在南港茶葉製茶示範館,對於包種茶與烏龍茶的差別才又上了一課。我們喝的玉桂茶算是茶的品種。而包種與烏龍是烘培的不同,包種是圓形的,烏龍是長條的?(還是剛好顛倒過來?糟糕又忘了)。所以當討論到魏靜時此人發明包種,還是引進包種?如果是就烘培的方式而言,我覺得說是發明可能會太..。

我在魏靜時舊居廢棄古厝附近留連了一會兒,這裡像是個與世獨立的小聚落。透過嶄新的涼亭看這附近的山谷,竹林,孤松。然後在狗吠的歡送下,不取柏油路,走陡上石階直接上到北32鄉道。接著踢一會兒馬路,右邊就是往望高寮山的花崗岩步道。這個登山口與其指示牌,我記得才看過沒有多久。總之應該建好不到一年吧。不知道是不是又要感謝政府德政?
中途一處電塔算是高點。我看到路左邊有叉路,不知是否可循稜往望高寮?但是我還是循著石階先往溪谷下行,來到市民農園(南深路91巷)來會的叉路口。接下來就是左轉沿著溪上山。先不論到底新舖設的花崗岩石階是否嚴重破壞原本的生態,我倒是還頗喜歡中午陽光透過樹林之間,小溪潺潺流過步道旁的感覺。我在步道上停留數次取景都是在捉清明間透亮感覺。

過小溪(3-4)

過小溪(3-4)

沿溪上行(4-5)

我注意到路右邊有一段小叉路,盡頭是一段須拉繩子的陡坡,我想到三年前似乎曾經看過這樣的陡坡似的,但是當時繩子太細,又下著雨,實在不敢嘗試。(其實這些都不是理由)。

接下來一路陡上到山頂。到山頂之前又看到左邊有山徑,大概又是到附近的小山頭。這裡是風口,我不敢待太久,直接上到望高寮山頂。這一路走走看看,從大坑溪旁上到望高寮山頂,大概花了一個小時。望高寮山一等與三等三角點各一。一等三角點躲在小小的水泥「城堡」之中,我三年前來看不是這樣子的,真是新奇。

為了證明住在城堡中的那一顆的確是一等的,我趴在地上從其中的一個城門觀之,果然看到「一等三角」的字樣。至於另一顆三等三角點就在涼亭邊。我漸漸越來越能了解為什麼有基石迷。爬上一座山的山的山頂,看到幾十年前,日據時代為了測量所設立的基石,除了有終於到達目的地的意義外,還有那種今人與古人共同見證此基石的特別感受。

沿溪上行(4-5)

沿溪上行(4-5)

三等與一等三角點(5)

我在涼亭中拿出仙貝吃著,其實灌進涼亭中的風反而特別之強。有一家人含祖孫三代這時候爬上來的。互相打過招呼之後。我這又發現,他們手上是拿著赤腳大仙的文章上來的。他們又說,平常也多看Tony的自然人文遊記以為三代一同出遊的參考。我在想,這兩位真是造福一般山友啊。後來他們又說大台北的郊山有石階步道或是適合全家出遊的,幾乎都走遍了。連小朋友從兩歲多爬山,到現在五歲多,應該也爬了兩百多處了。我細細一問,果然是大台北的知名郊山如大棟山、桃源谷、頂山、金面山、孝子山、二格山、五分山、姜子寮山、七星山的多條登山路線,都已經走過了。這大概也要拜這兩三年來政府整建登山步道之賜。感謝政府德政?

真的是第一等

往山豬窟尖(5-6)

山頂前叉路(5)

我覺得這家的男主人大概開始要傷腦筋,照這樣的速度,大台北的大眾化郊山路線應該早就走遍了。果然他們說,望高寮山去年曾經來過。我心中暗自慶幸,幸好我都是為自己寫遊記居多,沒有什麼壓力。想歸想,我還是幫他們找到一個應該還沒去過,風景還不錯,步道應該快要建好的地方..。

離開山頂後,我很想要找到三年前上來的路。在山頂上的路,如果是枕木,據說就是往風格山莊的,也就是我三年前下山走錯路,誤闖山區最後出來的地方。至於新舖的石子路,則很像是我三年前從九重宮旁上來的路。只是當初山頂遍生的草蕨早就為建新路而被剷平。我來到山豬窟尖山之前,看到一條花崗岩步道直接陡降下山(到市民農園),應該可以確認,我三年前來時根本沒有看過這一條新路。

下往市民農園的蛇木群(6-7)

市民農園(7)

回到登山口前看北宜高南港隧道(9-10)

我先往前走到電塔旁,這是山豬窟尖山,有一顆北市都計處四點三角點。我的記憶如果沒錯的話,三年前我上山時曾經經過這個電塔。那時候所掛的指標還指錯了方向。繼續往前走可以到山豬窟其他的山,我已經沒有想確認舊路何在的幽情,於是退回叉路,選擇石階路直接陡下。最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來到市民農園。

今天是星期天,但主人好像不在家,倒是有一隊山友在農莊中休息。我有點懷疑是不是還在營業,因為山徑旁的鳶尾花都不見了,雖然樹屋前香椿樹還在..,我本來想要順便帶一罐香椿醬回去的說。

從九重宮繼續往下走,步道其實都做的很好了,但是還是要經過沒有關起來的鐵籬笆才能出到一條產業道路來,這在當年曾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至於繼續下行,卻看到左邊山谷中的北宜高,倒是令人嚇一大跳。因為登山步道有一段只與北宜高近在咫尺。嚇一跳的原因是,這樣穿山越嶺的浩大工程,整個顛覆了這附近的生態與環境,總是讓我感嘆人的力量的..,其實與老天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的。

本文日期:2005.1.16 | 台北行腳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