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前陣子看了劉克襄的《橫越福爾摩沙》,同時間也把《福爾摩沙大旅行》給借回來了,但其實後者是前者的2015年修訂版,內容更豐富了,且增添了兩位旅行者的遊記:韓威禮的深入南勢溪(1881)、艾倫的從淡水到台南(1875)。於是讀者會發現原來一個半世紀以前在台灣旅行遊歷且有寫遊記的外國人真不少,這時候不難理解,二十多年前當我上台北工作時,假日也會想到台北近郊的地方走走,回家後有想寫旅誌的興致,就這樣展開了長達十年、五百多篇的台北行腳;接下來到了高雄的五年間也寫了三百多篇高雄行腳遊記。在劉克襄這次收錄的外國人遊記中也有許多利用自己工作休假之餘的旅行,大概都是基於「既然來到外地,一定得好好走走看看吧」這樣「不去玩很可惜」的心態,像是英國淡水領事柯柏希(1867)、英國淡水海關稅務司韓威禮(1881)、英國領事艾倫(1875)。

再則本書中增添了今日旅者如果想參考這些外國古人旅行路線,應該如何進行,其中很多是當時的古道或是隘口,頗值得今日古道探索者去探究,像是柯靈烏的基隆河來到嶺腳由水路換成陸路,越過獅球嶺到基隆。附帶一提的是,劉克襄將這些路線以劉氏繪畫風格做成地圖,雖然寫意,但精確度不足;由於這些路線現今旅行者皆未提,於是或許可以從日治初期地圖來探究與對照今地圖,這也將是本次讀後感的重點。

柯靈烏(一八六六 基隆河紀行)

  • 柯靈烏在基隆河上所看見圓山上的富豪,是清末舉人陳維英舊宅-太古巢,今址為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
  • 柯靈烏從基隆河上溯來到今日八堵上岸(舊名嶺腳,非現在所熟知的平溪嶺腳),由現在的尚仁國小旁的小徑越過獅球嶺到基隆,這應該一百五十年前旅人從淡水經水路到基隆的路線,不存在於現今地圖,但或許可以從台灣堡圖明治版(1904)看出蛛絲馬跡。

    尚仁國小旁的小徑越過獅球嶺到基隆(底圖:台灣堡圖明治版)

  • 南港路一段十巷是當時船隻停泊大坑溪,進入南港的主要街道,以前為熱鬧的市集。此地過去叫港仔口。但經查1904台灣堡圖明治版大坑溪沿岸跟水運有關的只有「渡船頭」,並無「港仔口」地名。

柯柏希的淡水河紀行(一八六七 從淡水到大溪)

  • 從清朝到日治時代,新店溪的河港大致有港仔嘴、水尾、網尾寮、景尾、新店、屈尺等處。港仔嘴即今板橋江子翠,位於新店溪口。水尾位於今中和區,日治時期稱永和庄。附近有中和溝、瓦瑤溝和新店溪交會…。當時緊臨新店溪的水尾還建有煉瓦製造廠,出產的磚瓦即靠新店溪和大姑崁溪的水運銷售到沿溪的街市。

    日治時期中和水尾可見煉瓦製造廠(底圖:台灣堡圖大正版(1921))

  • 景美溪水運終點-楓子林,柯柏希本來以為可以由此走陸路越嶺到嶺腳(今八堵),但卻走到汐止;劉克襄認為其中有一段應為今日的望高寮古道,也有汐碇公路的部分(參見1950地形圖)。
  • 大溪仍有殘留古道和拱橋,為往昔接三峽之舊路,俗稱「走尾寮古道」,石板道仍完整。地點在往慈湖的慈湖路…。此石板道目前可通美華里二層一帶。劉克襄所稱之「走尾寮古道」有可能是尾寮崎古道

韓威禮深入南勢溪(一八八一 從淡水到烏來)

  • 屈尺古道

    屈尺經雙溪口至烏來(底圖:台灣堡圖大正版(1921))

  • 瑠公圳(維基百科):在今國道3號碧潭橋下取新店溪水,流過新店大坪林,跨景美溪後經景美街區 (清朝時期經景美街,合併後改走景文街)、羅斯福路,在萬盛街處與原霧裡薛圳立體交叉,到公館止為幹線。(路線參見 OSM戶外地圖)。

馬偕與巴克斯前往雪山(一八七二 從淡水到獅潭)

  • 鳴鳳古道:劉克襄認為馬偕一行並不是走這條路進入獅潭,而是由北邊的台三線省道從百壽的方向進入獅潭縱谷。
  • 錫隘古道:當時漢人為了屯墾獅潭,防備賽夏族攻擊,曾在稜線上做了十餘座碉堡,日夜派隘勇防守。彈盡援絕時,隘勇曾將炒菜鍋以石臼打碎,和泥土揉成彈丸繼續作戰。當地也因此得名「打鍋片」(冬烘補註:諧音「大窩」?)。古道另一個景觀是「錫隘七十二段」這段路利用石壁縫隙疊砌而成。

英國領事艾倫南下之旅(一八七五 從淡水到台南)

  • 龜崙嶺古道:清朝初年,台北、桃園之間,多半繞台地西北邊的八里海線來去,例如郁永河的旅行。一七三三年後,改以溯南崁溪上游,經舊路坑出八里坌。直到一七五一年,新莊河港繁榮,從中壢到桃仔園、新路坑、塔寶坑、陂角到新莊的龜崙嶺道路築成。
  • 舊路坑:位於桃園龜山,現稱舊路村。在桃園東北五點七公里,南崁溪上游溪北岸谷地。穿過林口台地三峽山地公路未開通前,桃園至新莊的道路乃沿南崁溪谷,經此達林口台地之頂,再經過八里坌而至新莊。經過其南方新路坑的公路開通後,此路乃廢,僅留下舊路坑的地名。

    舊路坑與新路坑(底圖:台灣堡圖明治版)

  • 八幡崎越嶺古道:一八二四年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順應民意,平埔族首先獲准移入,便是經由此條古道移入。隨後,閩籍移民從南邊的集集越嶺雞胸嶺,經五城堡,再爬過白鶴山抵達埔里社;此傳統埔里南路。客家人則從東勢角一帶進入新社,越過頭拒山,下至大坪,移居國姓一帶。或繼續溯北港溪,越過八幡崎(埔里大坪頂西端高地),走至小埔社、燈心湖、刣牛坑等地定居。以上皆為八幡崎古道。(八幡崎路線參考 1924陸地測量部地形圖)。

湯姆生的內山紀行(一八七二 從台南到六龜)

史蒂瑞前往大武山(一八七四 從打狗到萬金庄)

  • 從萬金庄往東可至泰武佳平村;往北至東港溪的達里後,有兩條路,左邊可至萬安社舊址;右邊可至瑪士村,皆可造訪排灣族的部落

    路東港溪畔達里後往萬安社舊址路線圖(底圖:1916-日治蕃地地形圖)

 

4 則回應 to “澤山咸:福爾摩沙大旅行 by 劉克襄(230624)”

  1. 楊大哥表示:

    拜網路發達之便,算算已多久沒再去圖書館了!
    經由冬烘先生闢文解說,
    才知道鄉土作家劉克襄著文出版
    這麼精彩的外國人遊台灣圖書!
    雖然我對於古時地理文獻考據並不在行,
    但以外國人的角度看台灣的人文民俗必是十分有趣!
    有空我也要去圖書館找看看!

  2. 楊大哥表示:

    哈哈!總之還是要謝謝冬烘先生的熱情推薦,
    我這次前往圖書館借書,打開電腦目錄劉克襄共有橫越福爾摩沙、與大旅行2本書,
    經由預約管道,約2個禮拜就可前去取書,圖書館這麼便利的服務,實在是令人稱道!
    在此隨意說說,閱讀感言~
    1.洋人進入漢人開設的旅店,幾乎清一色都是擠滿吸鴉片的人,地上豬群亂跑,通風不佳!
    生活在平地的漢人按理生活水平較高,但衛生髒亂問題反而讓洋人嗤之以鼻!
    文章特別提到台灣山裡的土著本性和善,素質高!如果有個效能政府管理,一定是富足安定的社會!
    洋人的眼中土著更勝奸詐的漢人,但清廷的腐敗,廉能政府談何容易?
    2.洋人對於台灣生態的興趣,甘於冒著被砍頭顱的風險,勇往前進實是令人敬佩!
    洋人也對土著殺人頭作出解釋,這是長期民俗道德的偏差觀念,
    隨著兩造貿易關係增長合作,衝突糾紛愈見緩和!
    反觀40年前,嘉義吳鳳犧牲成仁故事被爆出是虛擬編撰,
    原住民團體更跳出來指責土著殺人頭是不實的情節!
    哈哈!每個種族都不希望祖先被冠上原始野蠻的形象,這可以理解!
    那到底是原住民說謊?還是洋人說謊?我們心裡知道就好!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