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麒麟尾土地公廟)

南瀛古道誌看到麒麟尾古道的介紹:

早在日治時期之前,位於關子嶺地區枕頭山與鏡壁山之間的麒麟尾庄是附近各聚落:南寮、水湖、半崎仔等庄頭到店仔口(白河舊地名)買賣必經之處。據已搬到十七戶部落的原麒麟尾庄居民指出,當地麒麟尾有一口井水長年不斷,附近庄頭都到這口井取水回家,「麒麟尾古道」就是這附近居民到店仔口必走的道路,每天早上天未亮,居民憑著昏暗的光線,擔著自家生產或採集的農產品,從這裡越過麒麟尾山,走過崎嶇不平、滿是石灰鋪成的小徑,經過大仙寺、仙草埔,最後抵達店仔口…。這一條古道全長約3公里左右,步行時間約需2小時。從大仙寺南96公路在3.8公里處,有指標往枕頭山處右轉,沿途都是石灰石…。

麒麟尾庄頭位在半崎仔上方的枕頭山與鏡壁山中途,日治時期原有20餘戶…,據老一輩傳說,在大正年間台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下令開鑿麒麟尾隧道,為了炸開麒麟隧道炸傷了山頂蟄伏多年的麒麟,於是麒麟肉塊紛紛掉落白水溪谷,從此麒麟尾庄逐漸崩塌,最後終於廢庄,居民移居各處;其中多戶現移居虎山里「十七戶部落」。

關子嶺步道我也算走過許多,這條從西側上枕頭山的步道是屢次經過登山口,卻都錯過的少數幾條步道。於是這次便打算從南96公路(現為172乙)3.8公里的登山口走古道到半崎仔;由於現今地圖中並未有從原麒麟庄部落到半崎仔的登山路,而書中對路徑語焉不詳,只說越過山崙,而我看等高線圖中從標示麒麟尾庄到半崎仔部落約有50~100公尺的高度落差;如何在荒煙蔓草、倒木橫枝中找到越嶺山徑便是此行最大挑戰。另外已廢庄的麒麟尾庄到底位於何處?半崎仔鑛務課基石是否存在?枕頭山電台管制區是否能穿越都是要順便探索的課題。另外在搜尋半崎仔資料時找到的延伸至關子嶺溫泉區之「半崎仔-石山古道」無法確認與此行關聯度如何?總之至此登山口是很清楚的,那就是172乙3.8K處的石灰岩塊步道。


(麒麟尾土地公廟往前走的這個路口是枕頭山與「半崎仔-石山古道」的岔路)

從台南市區北上下白河交流道,過大仙寺後在坡道注意到右側有幾間石灰廠,見證枕頭山採石灰礦歷史(沒看南瀛古道誌之前完全沒在意)。來到碧雲寺停車場停好車,回頭往山下方向走,在4K附近看到一塊碑「南無觀世音菩薩」,為民國73年基隆醒天宮進香團所立。不久來到枕頭山登山口,除了有以前台南縣政府立的指示牌,還有店仔口文史協會的碧雲寺-枕頭山環狀步道指示牌。這本來是大熱門登山路線,只是因為離台南市區太遠,所以我一直無感。

由於本來是石灰採礦道路,步道也算乾淨,寬大好走,只是路面是石灰岩塊並不平整,得小心踢到突出的石塊跌倒或打滑。路上遇到一對女力散步團。帶頭的姊姊說,補班日不上班,他們公司同事約了來爬山,重點是爬完山要去吃美食泡溫泉。姊姊問我要走向哪裡?我說我也不知道,有條古道、有處聚落待走待探,路不太確定,只能隨機應變。

告別姊姊們續行,石灰道路上,兩旁是竹林、三兩香蕉樹,有些路段鋪滿掉落竹葉,非常滑。雜木林段,或有山棕,上午的陽光穿透樹梢形成光束射了下來,也是美景。走走拍拍,左側有一堆石灰岩塊,之後左側有一條寬大土路(後來猜測這應該就是下往大仙寺的舊道),然後麒麟尾土地公廟就到了。位於駁坎地基之上,有古樸的紅磚與咾咕石階。通常土地公廟應該就是聚落的入口了,看地圖「麒麟尾庄」也就在土地公廟的東方一帶。

拍夠了麒麟尾土地公廟光景續往前,馬上又有岔路。店仔口文史協會在此立的牌子指向右上往枕頭山,雖直行路也頗寬大,但仍循著指標往枕頭山。

沿途行來都在疏鬆林中,不會幽暗,兼之鳥鳴山更幽,右轉一條像是龍貓隧道小徑後,右方視野頓時開闊起來,因為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在此展望白河地區與大仙寺周邊。非常多隻老鷹(大冠鷲?)在天空或成雙或單飛迴翔,滴溜滴溜地鳴叫著。續行後有岔路,取右到底有一涼亭,右前方突出岩稜展望更佳。

(枕頭山觀景涼亭展望山下大仙寺(岩前廟))

拍夠風景退回涼亭岔路口,取直行進入疏鬆雜木林中,一處轉彎,左方有水泥桶狀物,側書「金爐」。繞過金爐的雜草地似仍有路,走過去看看,到底有一面峭壁;左方山口仍有路,取之,看到有三人在此攀岩。互相問候後,對方告知續行仍有路,這樣我大概知道這裡就是關子嶺岩場了,想必會接到十多年前走過的鏡壁山-枕頭山小徑。先不走這條路,退回金爐岔路口仍往枕頭山方向去,路況寬大清爽好走,很快就來到枕頭山觀景台岔路,路口有立指標。前方所見都是高聳的轉播站電塔,但往山下白河方向看的展望反而一般般,也可以看到剛才去過的涼亭就是了。

走往電台方向,有大大的招牌「枕頭山觀景台」。走出入口,外頭有空地停車場,門旁有「私人產業請保持清潔」,也就是不禁止外人參觀的意思。這裡到底有多少電台的電塔啊,真是數也數不清;據說以前蘇縣長時代曾經有想把這麼多電塔通通整合在一處,把其他空間釋放出來做為發展觀光之用,當然現在就不了了之了。至於枕頭山據說有一顆圖根點位置在軍方電台營區內,現在看地圖感覺像是在民視轉播站內。(枕頭山也被列入台南百岳之一)

續往下走,我想至少得走到之前鏡壁山-枕頭山小徑的出口,陸續經過右邊岩壁上方有土地公廟與善音寺,土地公廟後來有去參觀一下,展望不錯;善音寺下方的道路口電桿旁或許是十多年前另一次關子嶺枕頭山步道紫荊森林探勘的出口。下山途中路彎處左側還有山腰道路可以通往電台處的樣子,不過我只知道下一處通往鏡壁山那一處路口。走到這處路口我便又回頭往電塔區了,因為此行的目的在探麒麟尾古道,現在續走柏油路只會下往水火同源,而往鏡壁山方向又是我曾經走過的路,沒辦法通往半崎仔。

回到電台區,繼續往回走,在金爐路口附近遇到先前那一隊女力登山社,帶頭姊姊問我出電台後怎麼回到碧雲寺,又問沿路有沒有指標?我這才意會到原來她並不知道路,也沒有地圖類App,這樣在山上迷路遇到大野狼該如何是好?用手機跟她報過路線後,我就繼續走往金爐路口,轉入往關子嶺岩場的小徑了。

(關子嶺岩場)

這條攀岩場小徑,在靠近枕頭山這一方面有兩處山壁架有勾勾,我看了一會便繼續我自己的旅程。小徑中間有一大段都是在珊瑚礁岩穴,躍來跳去,沒有明顯路跡,大多還有繩索可拉,驚險程度應不輸給高雄柴山的洞穴。小心越過這一區後出來到一道高聳直立的岩壁,山壁有形成鐘乳石條的可能。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另一邊走了過來;衣著服飾看起來不像是攀岩的,或許是網紅網美來此拍照。

離開此處續行,左側草坡有明顯路跡,走過去探了一下,左側有下礁岩的路可以到下方一處岩洞。有一些生活器具,感覺是曾有人躲在這裡的樣子。原路退回,續前行,看到攀岩的人更多了,應該彼此認識,說是可以好好在這裡攀岩攀個盡興玩到天黑了。

可能因為他們有人坐在路口正好擋住,我沒看到可下到道路的小徑入口。繼續往廢棄蕉園走後才發現無路,只得硬切;但是路旁的山溝壁很高,只得先讓身體先溜下一定高度再躍下。這樣的動作總共兩次,真是累壞了。在下方道路上又遇到一位剛剛開車進來的人,他告訴我前方有一座小鐵梯可以上去攀岩場。就算十多年沒來了,不過我手機App中有當年的地圖,怎麼會沒想到拿來用呢?

循當年鏡壁山-枕頭山小徑,試著找找看右側是不是會發現往半崎仔的岔路,雖然越走越覺得希望不大,因為兩邊的樹木雜草亂生,連原本的山徑但看不太出來了,最後竟然沒路了,看手機知道自己已經錯過了應該要下切的溶洞。

退回溶洞處,雜草蔓生看不出路徑,但是還有看到老舊的繩索,證明它曾經是當年被開拓出來的山徑。取之,往下行,倒木枯枝橫陳,所以路在哪裡?完全看不出來,幸好我還有當年的航跡,不過當年航跡經過岩洞與樹林其實有偏差個數公尺,得靠臨場判斷。

經過一片芋田(分不清是可吃的芋頭,還是姑婆芋),路在哪裡,只能猜個大概,硬切山溝下行又下行,如此已經偏離了航跡,但來到一條明顯的大土溝,一邊是廢棄的蕉林。這條南北向的大土溝如果在古地圖上正好跟古道路線一致,雖然如今南向的路段已經雜樹叢生。我續沿著大土溝往北行,試圖往我自己當年的航跡接近,終於來到當年的一處航點「左側大土路」。這處航點位在比較開闊的林中地,可清楚聽到上方攀岩男女的嬉笑聲,而且理應可以輕易找到續往鏡壁山的路徑,但看來看去四周還是稀鬆樹林與土坡,其中一處土坡但有小缺口,但卻不是我當年航跡所經過的地方,決定暫時不理會,先從背包拿出當作午餐的飯糰來吃著。

(半崎仔-石山古道路口看麒麟尾山(鏡壁山))

飯糰啃完,決定照著以前航跡繼續往鏡壁山方向走,不過以前路跡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芒草叢生,可以想見我的手臂又被草割傷,雖然這次我學乖了有帶工作用手套,但卻不想拿出來用。草叢矮樹堆中一陣撥亂反正,突然看到有水管,但附近沒看到溪流瀑布,還是已經乾涸?順著水管路左下行,來到以前航跡中「狹窄竹管路」的地方,現在竹管不見了,就是邊坡只容一人踏足的山徑,小心翼翼通過。

來到一處像是風口的地方,右側樹林中有像乾溪溝的凹谷,看地圖是直向半崎仔部落而去,但沒有把握;若是直行,則是走窄稜續往鏡壁山,但這樣就離碧雲寺更遠了…。由於我得在四點前回到台南接小孩,仔細端詳地圖後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沿著500公尺等高線往西繞,或可接回麒麟尾土地公廟。500公尺等高線在地圖上看來是兩段陡下之間的和緩地帶,如果要抄捷徑回返碧雲寺,只有這樣幹了。

主意已定,便取風口的左路,走進看似有路卻無路的樹林岩塊間,起初還可順著左側巨大岩壁行,後來樹木多擋路,便只能取右下找空隙硬闖了,但在亂木叢中推進緩慢,每一根樹枝樹根都可能是絆住你的障礙,但最後竟給我闖出一條路,竟能從樹林間跑出來又回到一般的石灰岩塊路面了。這絕對是人為開拓的康莊大道,但很奇怪的是在經建版地形圖卻沒有這條路,不過早期的日治時期古地圖是有的,後來在一處路口就看到店仔口文史協會立的路標說這是「半崎-麒麟尾-石山步道」。

站在古道上看向左邊的山頭就是鏡壁山,也與南瀛古道誌中所附相片拍麒麟尾山的角度相同;麒麟尾山其實就是鏡壁山。在此做WaytogoAR辨識山頭,還能看到更遠方的大凍山系之白鷲山。從地圖上也可以知目前所在位置正是白水溪上游源頭,而崩塌之處應在左側的溪谷中,也就是現在位置離已廢庄的麒麟尾雖不中亦不遠矣。

一開始我只想著趕回碧雲寺,後來又想到此次不探「半崎-麒麟尾-石山步道」路牌上行岔路更待何時,於是已經走了一大段路又退回,走上行岔路,發現離午餐處的「左側大土路」越來越近,最後就從先前發現的那個土坡凹口上來了。順帶一提的是,這條上行路在竹葉覆蓋下仍可以看到紅磚,顯見本來早年是有人在維護的道路,惟不見於經建版地形圖。

退回「半崎-麒麟尾-石山步道」,續走回程往麒麟尾土地公廟,在一處小丘轉彎處,感覺應有路,但還是匆匆路過了,後來比對地圖,那個方向等高線過於密集,應該是就是麒麟尾崩山處,從衛星地圖也可略見一般。

這一帶地上滿是竹子落葉,非常滑;不要不信邪,我就真的三番兩次打滑。回到麒麟尾土地公廟,不上枕頭山的另一條路原來正是往半崎仔的古道啊。本來這就是可以想見的,古人清晨趕路去店仔,怎麼會中途興致一來去爬個枕頭山?

下山途中遇到說是來散步的男子,他的路線是走水火同源-枕頭山-碧雲寺回水火同源的環形步道,所以台南人還是有自己私房爬山路線,只是貴適意,不須呼朋引伴而已。

(寬大土路口-半崎仔-石山古道與往鏡壁山舊路路口)

這次探索最終還是能從枕頭山-鏡壁山舊路中接回到「石山-半崎仔古道」,雖然沒真正走到半崎仔,但後面的路徑有文史協會的指示牌,應該不會太難找。此行留下的餘韻還有:

  1. 如果看1924年的地圖古道入口應該是在大仙寺上山不久的那個轉彎處,其出口應該就是麒麟尾土地公廟。這條路徑如果透過Google街景預覽,會看到在某個路口有鐵柵門封住,值得後續打探。
  2. 根據傳說麒麟尾庄廢庄是在大正期間開鑿麒麟隧道崩山導致,比照明治台灣堡圖(1904)與大正時期的陸地測量部地圖(1924)可發現,在1904地形圖上白水溪上游的地方有一座小丘註明「麒麟尾」,而在1924地形圖上同樣的位置已經繪上了崩塌地形圖示,那一段約莫位於古道看向鏡壁山之間。這是不是已廢庄的麒麟尾庄所在?
  3. 此次在荒廢路徑的一處風口看到樹林中有一條陡下坡道,與地圖上直通半崎仔土地公廟的路線一致,值得去探探看此是否才是真古道。
  4. 在岩場東方的山坡下方有一條被亂草湮沒的土溝,在古地圖上往南方而去,最後往左出南96,而非半崎仔部落,在南96上透過Google街景服務可以預覽到該處路旁有一缺口,是否真為古道?值得有心人一探。古地圖上這條路線與3.的路線在原麒麟尾庄附近(白水溪源頭)交會。

Google Earth

(碧雲寺-枕頭山-麒麟尾古道環形)

(半崎仔如何到麒麟尾?)

(從溫泉區看枕頭山山形,像不像麒麟?)

在枕頭山似麒麟的傳說中,這是母麒麟,水火同源是麒麟噴火,枕頭山是麒麟腹部,鏡壁山是麒麟尾,溫泉區是麒麟排泄物。那水火同源上方的尖尖山頭(542峰)是不是麒麟的角(獨角獸)?當然麒麟角是我自己穿鑿附會的。

本文日期:2023.3.25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麒麟尾古道-枕頭山落差里程圖)


麒麟尾古道、枕頭山觀景台、關子嶺岩場、半崎仔-石山古道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