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我所看見的未來的圖像

作者︰嚴長壽。天下文化,2008年4月2日第一版第2次印行。戊子年三月初九日網購於金石堂。

一般人讀完這本書大概會被嚴長壽以累積三十多年經驗所看到台灣在發展觀光旅遊的創見與觀點所折服,不過我覺得這本書的重點不只是在創見這一項,而是在這本書的書名「我所看見的未來」,因為把著眼點放在美好的未來,所以能跳脫眼前的小名小利的侷限,為了要開創更大的格局的未來,所以才必須激盪出更前瞻的想法來施為。所以「創意」是因為要開拓美好的大「未來」而生的。

不過如果只看到創意是因為看到未來而生,還是不能完全了解此書所要表達的用意。嚴長壽著作這本書,或者是說他自謂推動觀光旅遊,絕不是為一家公司賺錢或為個人求舞台,更從來不曾把它當作是一個目標,而是相信:觀光旅遊有更大的意義,就是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

這是嚴長壽所認為一生最大的信念。

我認為這不就是金剛經所云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嗎?

願力成就光明佛土,多大的願成就多光明佛土。所以「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的初發心,這和「每年要賺多少錢,每年要開幾家分店」的初發心,最後所成就的人生事業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光明遠大的初發心,所以能從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所以能以一般生意人缺乏的創意思維開創新局。如果從大處著眼,很多曾經造成困擾的疑惑,都將煙消雲散,微不足道,也無謂解不解了。

不過從發願到成就,需要在空間與時間的無數次歷練,並不是只有看到未來就了事。嚴長壽自謂這是他在觀光旅遊業的畢業報告,而前陣子我看到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發表「文化,是什麼?」亦心有所感,然而吊詭的是..,難道一定要「不在其位」之後,才能暢所欲言?而所謂的民間的聲音遇到政府的政策之後,總是窒礙難行?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