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小兒在石頭溪圳東西線水門旁張望)

石頭溪圳原稱隆恩埔川,最早於乾隆十年開鑿,日治時期重修為水利組合,台灣光復後陸續都有重整,進水口在鶯歌鎮南靖厝的大漢溪右岸近鳶山山腳下,昔日初建時以木籠堆石及砌卵石築堰,今仍灌溉樹林市柑園地區。

上星期送老婆和小兒兩兄弟回老婆在台北樹林的娘家坐月子,隔天早上無事,看老大無聊,於是跟小兒沿著柑園街到三峽老街去走走。初沿著西圳街而行,路狹窄,而路左有寬大水溝,接近西圳街與柑園街交岔口時,竟看到兩道水門,兩道水門上分別寫著「石頭溪圳西線」、「石頭溪圳東線」,而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兩條水圳的分隔之間立了一根石柱,看起來就像日治時期的那種四面體尖頂石柱,四個側邊分別寫著:「石頭溪東西線..」、「西支線」、「東支線」、「大正十五年十二月啟..」。

在鄉間看到水圳本不足為奇,但是看來這「石頭溪圳」頗有歷史;當時本來想繼續沿著柑園街往鶯歌方向探看,不過小兒突然想睡覺,於是只得掉轉回頭,探勘之行暫時作罷。

這個星期六下午,我又「橘色移動」到台北來看妻兒,老婆馬上給我任務-要我帶老大去理頭髮,後來我家老大理完髮之後,果然像極了大哥。

這一次我帶小兒再度來到石頭溪東西線的分水門,先把那跟石柱好好研究。石頭溪圳之名的由來是取大漢溪河床滿佈石頭之意,先民接引大漢溪河水至此灌溉大漢溪右岸的台地,至今柑園一帶是過度開發的台北縣尚存平原農作的地方,當然鐵皮工廠也有很多。經由分水門,「西支線」沿著西圳街而去,這也是西圳街之名的由來;而「東支線」則伴著柑園街,但是東支線的水流被水門所截,水量明顯少了許多,大概是柑園街一帶已無農田需要灌溉吧。

小兒最喜歡吃他外公種的甜玉米,而岳父的玉米田當是接取西支線的水來灌溉;飲水思源頭,吃果子拜樹頭,因此石頭溪圳的由來小兒自然不可不知,理當跟著他老爸繼續探看下去..。

日治時期於明治42年(西元1909)將石頭溪圳認定為官設埤圳;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改組為石頭溪水利組合。但當時若遇大雨溪水暴漲,大漢溪河床便改道,取水甚是不便。昭和三年(西元1928),改設進水口於鶯歌南靖厝。民國三十八年又改善進水口河堰,施以木工沈床及改修幹渠長2225公尺,可灌溉台北樹林市大漢溪南岸的樟樹窟、溪墘厝、石頭溪、桃子腳、三塊厝、崙子等地水田。

(樹林市西園里有許多紅磚古厝,圖中為「西河堂」)

沿著柑園街往西南行,看到樹林市立的自行車觀光導覽指標,往柑園街二段276巷可往「西河堂」,西河堂是我和小兒本家,當然要去看看。從276巷進入到西河堂,就是安靜的農田風光了,車道旁還有一排矮樹與裡面的農田做分隔;地上有自行車道的標誌(稱西園自行車道),註明這是用焚化爐回饋金興建。而「西河堂」是保存良好的三合院紅磚厝,還有人居住,因此我只在遠處觀看而已。

沿著自行車道而行,往右看可看到綿延翠綠山巒,大概是樹林的大棟山、石灰坑山到牛灶坑山、鶯歌石等,不過我分不清楚。自行車道在鄉間穿梭,最後又來個左轉(即柑園街二段418巷)回到柑園街,這條巷子裡面有一間香草餐廳。而418巷的對面又有水門,有一條水流急速的圳溝岔開,看標示,這是「桃子腳支線」,這條水圳或許會穿越北二高到三峽北大特區那一區新興密集的住宅區,某家建設公司在那裏有個造鎮計畫。兩年前我差一點在那裏買房子,而建案的銷售員大力推銷的就是及早進駐,小孩就可以進入當時還沒有興建完成的明星學校-「桃子腳國民小學」。總之時空變遷,一條高速公路的區隔,一邊就是有「桃子腳」之名而無「桃子腳」之實的現代高級住宅區,一邊還是維持傳統的農耕田。農耕田這邊區域還是有人蓋了透天厝,不過其價錢跟另一邊集合式住宅的三房兩廳式可能差不多。

續前行,來到樹林與鶯歌交界(我本來以為過了這裡之後是三峽),路旁立了個樹林的紅麴寶寶,我這是第一次知道樹林的特產是紅麴。再往前行,農田結束,進入住宅區,即三鶯路,道路盡頭來個左彎(右彎據說可往爭議性頗高的三鶯部落),隆恩路對面即是消防隊,再右彎上坡不遠處即是北二高附近的三峽復興路。

既然要帶小兒去理髮,就不去三峽老街了,於是走隆恩路回頭,不久又看到「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參觀的人似乎不多,很適合小兒去跑跑,於是入內參觀。有一間展覽館正在展出「客家纏花」,除了展示纏花傳統的用途之外,還有現代創作者展演創意的纏花手工藝或形雕。小兒自然不管這些,到處跑是他唯一有興趣的事。我抱他不住,只好跟著他走出戶外。隔壁的教室正在教大小朋友做風車,大概做的差不多了,小朋友拿著風車走出教室在外面奔跑讓風車轉動,而小兒仍是自顧自地爬他的樓梯。

一樓廣場空間還有歷史博物館的行動博物館展覽車,正在展出古代的錢幣。

我跟著小兒爬上樓梯,二樓的展覽館內在展出名人的書畫字墨,我本有心慢慢細看,奈何小兒只愛玩展館出入口的門。我只好使出「抱」字訣,小兒雖被我抱住,但不忘掙扎,來個「鯉魚翻身」。這樣看展實在太累,於是只好抱著小兒從展館另一邊走出,讓小兒按電梯,一起坐下樓去了。

離開客家文化園區,沿著隆恩路繞北大外圍,進入三峽新市鎮,我的目的是大雅路上的家樂福,理頭髮只要一百元。現在只有我和我老婆治得住小兒,能讓他乖乖地理髮不要亂動。我來到學勤路(新市鎮主要道路)與大雅路口,這一代都是知名F建設公司蓋的集合式住宅,價位甚至可能比高雄凹仔底森林公園對面的高樓住宅要貴。轉角廣場處,充滿各家仲介的銷售人員與活動廣告來回穿梭與大聲宣傳,也是這新市鎮的一景。是榮景還是過剩?

兩年前,這家家樂福或許還沒開張營業。家樂福裡面理頭髮的小姐看來都很年輕,應該沒有理過幼兒頭髮的經驗。小兒被我抱上了理髮椅,耳邊聽到剃頭刀聲響起,還是哼了幾聲表示自己的不太情願,不過也只能任人擺布的分,理髮過程還算平和。而且理完頭後清爽多了,依然是活蹦亂跳的好漢。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本文日期:2010.10.16 | 台北行腳 | 相簿

樹林西園里到三峽復興路,回轉往台北大學交通路線圖

 

2 則回應 to “台北行腳560-樹林石頭溪圳、西園自行車道、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三峽北大特區(101016)”

  1. 鄭至翔表示:

    冬烘先生 您好:

    最近本人探訪石頭溪圳,來到三鶯部落,
    水圳到三鶯部落就改為涵管,為了找尋水圳的源頭,
    兩次在國3高速公路橋下,大漢溪畔尋找,但都沒找到,
    在網站上找到您對於石頭溪圳的報導,因此想請您協助,
    主要有兩件事,
    1.您文中所提到水圳在乾隆十年開鑿,能否提供文獻出處,或網站來源。
    2.石頭溪圳的源頭位置,版主是否曾經探訪過,可否給予指點。

    麻煩您了。

    • 冬烘先生表示:

      難得看到有心人想要尋訪石頭溪圳源頭,事實上當日我是無心發現日治時期的基石,所以我也沒探訪過源頭。
      至於水圳文獻,google”石頭溪圳”就可看到很多,我也是參考其中的樹林市誌。
      如果沿著水圳溯源而上,或許有可能會找到現在的源頭所在。

回覆 冬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