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玫瑰聖母堂正門)

早上搭高鐵從板橋南返,中午前就到高雄了,整理一下行囊再吃個午飯也超過下午兩點,雖然有點疲累,不過我仍想出去走走,老婆說想睡個午覺,意思就是叫我要出去的話,順便也把小孩也給帶出門。也好,總算有一段屬於我們父子倆單獨相處的親密時光,小兒也很體貼,一出捷運市議會站之後便開始在嬰兒車中打盹,一直到我在中央公園準備搭捷運回家時才醒過來,一路好睡,整整睡了兩個多小時,讓他老爸專心看古蹟、賞景、拍照。

本來想往高雄武德殿,順便看看能否尋得高雄神社的參道遺跡,後來覺得歷史建築百景排名第一的玫瑰聖母堂更應先去探訪,於是提前在市議會站下車。而如果不是為了要拍中正路上愛河邊的臺灣銀行高雄分行的帝冠式建築形式的話,應該是坐到鹽埕埔站下車再循五福路往東走,這樣到玫瑰聖母堂會比較直接。

總之,小兒在我在拍臺灣銀行時就開始在嬰兒車上頻頻點頭,我原先還以為他是在稱讚他老爸從這個角度構圖有創意。

拍完臺灣銀行後,循著愛河邊的河東路往南走,經過愛之船搭船處,今天依舊是一大群操著大陸口音的遊客在河邊閒晃,大概要不要搭乘愛之船遊河是可以選擇的。

經過鰲躍龍翔之後,來到五福橋,日治時期稱高雄橋,過了這座橋之後愛河就在不遠的真愛碼頭附近出海,也就是愛河之水匯流到高雄港灣。而玫瑰聖母堂就在五福路上,拐個轉角就到了。現在雖然兩邊的建築物都要比它高許多,如果行車不注意很容易就忽略過了,但是在日治時期,愛河邊沒有較高建築物時,從舊市政府或是愛河上的遊船都可以直接看到這座美麗的教堂的。

在台灣常見的「基督宗教」教堂有長老教會、天主堂、聖母堂,不過如果不是教徒的話,可能分不太清楚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差別。玫瑰聖母堂屬於天主教這個宗教體系;我到玫瑰聖母堂之前沒作功課,只好在寫遊記的這時候惡補一下。

(教堂內正在望彌撒)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屬於「基督宗教」,相信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耶穌基督是中保(神的代理);教義原則不論,「形式」上主要不同的地方:

  1. 宗教起源:天主教徒認為基督教(新教)是十六世紀德國路德公開反對羅馬教廷之後才分出去;而基督教徒則認為基督教是從耶穌在時就存在的,而天主教是羅馬帝國從基督信仰另外衍生出的體系。
  2. 教皇:在天主教,教會擁有比較大的權力,權力最高點就是教宗。天主教認為聖經如同憲法一樣不應由一般人曲解,而基督教認為任何基督徒可以藉著聖靈的教導領悟聖經的道理,或許也因此後來基督教又陸續分成不同派系。
  3. 聖母瑪利亞:天主教認為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也具有中保的角色,所以也同樣尊崇瑪利亞,誦唸跟聖母神蹟有關的的玫瑰經。而基督教則認為瑪利亞只是一般人,不能當作偶像崇拜。
  4. 神職人員的稱謂:基督教的神職人員稱牧師,也可以是女性;天主教的男性神職人員稱為神父,女性神職人員稱修女。馬偕(1844~1901,1872到淡水傳教)、馬雅各(1836~1921,1865到台南傳教)、巴克禮(1849~1935,1875到台南傳教)是牧師。

所以在天主教中對瑪利亞與耶穌同樣敬重,在世界各地也有聖母顯現神蹟的傳說。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的由來是教宗庇護五世於1571年制訂,為了紀念那一年10月7日基督徒在一場與來自土耳其的海戰中必須以寡敵眾,後來基督徒因為誦唸玫瑰經向聖母瑪利亞祈禱而得到戰爭的勝利,成功阻擋回教世界的入侵。據說當時將士誦唸玫瑰經之後,風向漸漸轉向成有利於天主教聯軍這一方而得到戰爭勝利,教宗認為這是聖母顯現神蹟,因此訂定十月七日為聖母玫瑰瞻禮,以紀念聖母的救助,並且以玫瑰經恭敬聖母。

這個故事跟鄭成功當年向媽祖禱告祈求水漲船高以通過鹿耳門與北汕尾島之間的淤淺水道的故事頗類似,後來鄭成功的部隊在鹿耳門蓋廟供奉媽祖感謝媽祖神蹟,不過由於百年來幾次河水氾濫,當時的媽祖廟早被沖毀,神像也不知流落何方,而至今土城聖母廟與鹿耳門天后宮仍有誰才是媽祖香火正統,何處才是鄭成功登陸點之爭?

玫瑰經據說是由聖母傳給聖道明(但一說是玫瑰經可能是道明會後人所作),因此道明會的傳教士對於玫瑰經最為護持。天主教在台灣的發跡地就是在今高雄愛河畔的玫瑰聖母堂,西元1859年5月15日,兩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郭德剛、洪保祿與幾位中國傳教員從中國廈門起航到台灣傳教,一行人於5月18日下午抵達打狗(因此5月18日為天主教在台灣的開教紀念日)。

郭德剛神父等一開始傳教工作並不順利,直到同年12月才購得今高雄前金區靠海邊的現址所在以茅草簡略的蓋了一間傳教所。隔年以土角磚砌成的小聖堂,名為「聖母堂」。1863年教堂再次擴大改建,並供奉玫瑰聖母為主保,同時將教堂命名為「玫瑰聖母堂」。現在看到的教堂外觀是在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由當時的李安斯神父主導完成,教堂主體採哥德式建築設計,鐘樓高聳,兩側另有兩座拱門出口,建築主體側面為圓拱窗,教堂內天花板裝飾圓拱型突出裝飾線條。現在在週遭高樓大廈環伺下,灰色的教堂看來並不特別突出,不過走進教堂範圍之後,我環繞著教堂正反方向各走了一圈,才能漸漸領略城堡式石砌建築之工,以及彩繪鑲玻璃透光之妙。

當年郭德剛神父除了在愛河邊傳教,兩年後(1861年)亦開始往返到屏東萬金傳教。1870年良方濟神父在萬金天主堂現址建了一座西班牙古堡式建築的教堂,以「無染原罪聖母」為教堂主保。牡丹社事件(1871-1874)後,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派船政大臣沈葆禎來台為欽差大臣總理防務,途經萬金天主堂,見西洋傳教士與當地人民相處融洽,有撫慰民心之作用,加上當時萬金天主堂神父向之請託請其向同治皇帝奏准傳教自由。同治親賜照准「奉旨」和「天主堂」兩塊碑石,命沈葆禎親筆勒石。

沈葆禎於光緒元年(1875)再度來台,將碑石各送予萬金天主堂及打狗玫瑰聖母堂。日治昭和3年(1928)在開始改建為今所見之玫瑰聖母堂時,「奉旨碑」被深埋於土中,民國61年(1972)時教友捐建聖母亭時,於教堂前左側掘出奉旨碑後復嵌於教堂前門上方至今。1961年高雄教區成立,玫瑰聖母堂被指定為主教座堂;1995年單國璽樞機主教積極向羅馬教廷申請晉陞為宗座聖殿獲准,於是聖母堂全名為「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由於星期天教堂內在做彌撒,因此沒有對外界開放,不然或許能進入教堂內瞻仰祭台正中所供奉的玫瑰聖母像,此聖母像為當初在興建最早教堂時(1863)自西班牙所引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聖母亭有日治時期改建教堂的李安斯之墓與另外一塊同治時期的古墓碑。

離開聖母堂之後,續沿五福路往東行,經城市光廊再到中央公園。中央公園前身為中山體育場,腹地廣大,腹地有眾多商圈百貨(如新堀江商圈、大立百貨等)等聚集。公園內有水舞廣場、人工湖,當夜幕來臨之時,湖上之橋點亮燈光,湖面映照出天空浮雲、光橋,以及週遭商圈的五顏六色,令我多次走走停停想要多拍幾張夜景,招來過路行人跟我說,湖邊蚊子很多喔,意思是說放著嬰兒車中正在酣睡的小兒這樣沒關係嗎?我是沒感覺有蚊子啦,不過既是人家好意提醒,於是便收工走回捷運站。捷運中央公園站體由建築大師理察羅傑斯設計,外形宛若飛揚的祥雲,站體內樓梯中有瀑布水流亦頗為少見。高雄捷運車站年輕有創意,如果客來高雄出入捷運站時,不妨放慢步伐細細體略這些公共藝術創作。

(中央公園傍晚夜色)

本文日期:2010.1.3 | 高雄行腳 | 相簿 | mps(GPS)


(冬烘先生的歷史建築百景完成進度)

捷運市議會站到愛河由河東路往南到五福橋邊的玫瑰聖母堂再循五福路往西到中央公園交通路線圖

 

2 則回應 to “高雄行腳56-玫瑰聖母堂、中央公園(100103)”

  1. LKK山客表示:

    咦?差一點錯過這一篇
    那玫瑰聖母堂的建築真美。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