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新埤仔汴三圳共構,圖片上方為舊圳分水門,水橋與圖片下方的水泥橋包覆的是來自新圳的水,水泥橋下方的是由舊圳分出的鳳山圳。舊圳分水門上至今留有被塗抹的「昭和二年七月」字樣)

話說上回訪曹公圳圳頭在曹公一號橋附近徘迴太久,為免時辰太晚,耽擱太座大人品嘗咖啡時間,因而放棄尋找。本週太座大人攜兒北返娘家照顧小姨子產後,冬烘先生「非自願性」得空,於是尋曹公圳頭之念再起。這次不從鳳山,而是從左營往東行,經覆鼎金到仁武仁雄橋遇到曹公圳,在此循曹公新圳中游的路線折往東南,由仁武往鳥松夢裡村,進入鳥松之後,循東南方向走水管路進到大樹鄉,在神農路的松寮陸橋下尋得新埤仔汴三圳共構的諸多水門。然後循著舊圳的土圳溝往東行直到曹公一號橋。

夢裡村位於澄清湖北方,地勢低漥,每逢大雨必淹水,行經此處,看到一片黃土飛揚,突然空出一大塊荒地,而曹公新圳在此變成大排水溝(灌排分離)的模樣,可以想像以前這一帶曾是「氾濫區」的景象,不過應該是水利會吧,現在正在施工整治這一帶區域。因為曹公新圳中游地帶時常氾濫,所以衍伸出特有的「把水」土地公文化,在鳥松以及仁美各有一座把水土地公,居民向土地公祈求水災能夠得到控制。我在文前路上的鳥松國小旁看到一間福龍宮,不過太新穎了,進去問了廟方人員,廟方人員說這廟已有百年歷史,不過早就翻新重蓋。後來我為了尋夢裡橋,走到國小另一側的大智路上,也有一間福德祠,此處正對曹公圳與夢裡橋舊址,或許這才是把水土地公。

離開鳥松,循著水管路往仁美地區,以前當兵時常常走經水管往來仁武與仁美之間,卻不知道「水管路」之名的由來,原來水管路底下真的埋有一條輸水的大管線,是從高屏溪畔的九曲工作站一直到仁武的石化廠,做為工業用水。

剛才一路行來都是廣大的平原田野,但也因此缺乏天然的水源,若不是有一條曹公圳流經其中,取水灌溉真是問題。我從水管路左轉美山路,但是忘記要到美山路尋什麼了(其實是要尋另外一座把水土地公廟),於是又續行水管路(美庄路17巷)接到神農路的松寮路橋。松寮陸橋是神農路跨過縱貫鐵道通往大寮的交通要道,而橋下縱貫鐵道的北側正是曹公新舊圳與鳳山圳的歷史交會點-新埤仔汴。

(新埤仔汴分水門:曹公新圳(影像上方)、舊圳(影像下方橫亙者)、鳳山圳(松寮陸橋下方)三圳共構點)

原來曹公舊圳與曹公新圳在新埤仔汴之前是相互平行的水道,兩者間距不到百公尺,唯新圳地勢較高。兩圳到了新埤仔汴之後開始分道揚鑣,新圳折往西北而行朝鳥松仁武而去,舊圳折往西南朝大寮而去,至於做為鳳山縣城護城河的鳳山圳則在此由曹公舊圳分出朝西而去直到鳳山北門成為外壕溝。

由於新圳與舊圳的上游源頭距離實在太近,民國51年封閉曹公一號橋的舊圳四孔制水門,新建六孔制水門讓源頭的水都改走曹攻新圳圳道,因此從曹公一號橋到新埤仔汴之間的舊圳圳道成為廢棄圳道,來到新埤仔汴之後,由新圳開一孔南側水門導水注入舊圳圳道維持舊圳水量不減。不過曹公一號橋的六孔制水門因為有導致水患之虞已於民國九十五年拆除,然而我兩次探查也都未見原封閉的舊圳四孔制水門,是否也於同時間被拆除了?現在飲水思源碑旁的新建水門牆壁上還有這個工程名稱,就叫做「曹公圳幹線六孔制水門」。

從曹公一號橋到新埤仔汴這段廢棄的舊圳道,雖然上游有工廠廢水污染,但流至新埤仔汴一帶,水流漸漸清澈,兼之水道邊坡仍維持土溝結構,而不是像新圳已經變成水泥工程,因此舊圳生態漸漸恢復,岸邊芳草萋萋,我這次來還看到小水鴨在游泳。如能將此段圳道妥善維護保存,正是見證百年曹公圳的最佳所在,正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另外由舊圳分支出去的鳳山圳在此段也維持土溝圳的模樣,而且這一段工廠較少,農田較多,應盡量維持原貌,或是在未來朝生態維護上規劃。

在漫步這三圳交會之處時,對於三圳如何共構有疑惑,主要是新圳地勢較高,由新圳開水門導水到舊圳時,水流是湍急的;而舊圳水流合緩,流到日治所建的水門時,大部分的水被攔住轉向右前方分支成鳳山圳,這路線必須穿過新圳引水水道,理論上以平面視之,這兩圳的水一緩一急將會交會。但是穿過新圳的鳳山圳的水流依然是和緩的慢慢流著,這就表示這兩圳其實並未會流。我因此猜測這三圳應該是立體共構,也就是新圳引水道是架在鳳山圳水道之上的涵洞。簡單來說新圳引水道是二樓,舊圳與鳳山圳是一樓在同一個月台的不同側,水門旁的新圳之水倒入舊圳就是在下樓。

我沿著新圳引水道走到新圳的水門,然後沿著圳溝堤岸走了一會,兩旁的農田主要栽種鳳梨,不遠處有一個馬術場。我看到堤岸上有人提著大水桶放到水圳提水上來,轉身回頭澆到堤岸另一側的農地上的作物。我這才發現這一段圳溝有灌溉出水口的只有在水門旁另有一個開口,這道水橋也通到舊圳水門然後繼續伴著舊圳而去。或許從水圳接引水到農田灌溉也需要某種特許?

(大寮圳竣工記念碑,昭和八年立)

離開新埤仔汴,循著舊圳右側小路往東行,舊圳在此越來越窄,像是一般鄉間的小土溝,有許多枯枝落葉阻塞,再往前快接到瓦厝街3巷時進到一處工廠區,舊圳隱沒在廠房之間,盡頭似乎是一間綠色鐵皮的工廠,這一段的溝水看來就是烏黑一片了。過了小橋,續沿右側的3巷走,走出工廠區,但是卻不見圳溝,但見縱貫道路鐵道,或許舊圳在此穿過鐵道下的涵洞,此處已經是在曹公一號橋旁的水門旁工廠的後方不遠,也就是舊圳四孔制水門被封閉之後的源頭。根據資料,這一帶散落了許多小埤塘,也殘留以往的牛車路痕跡,不過這一次我還不知道如何踏進這一塊區域。

曹公圳橋在台21線297k附近,台21線的新舊路線在此交會,在曹公圳橋公路東側的農田旁可看到「大寮圳竣工記念碑」。大寮圳是日治時期新開闢的水圳幹線,主要是為了灌溉高屏溪右岸的河灘新生地上的農作。 大寮圳的水門就在曹公圳橋東側。竣工碑正面的碑文為「曹公水利組合,大寮圳竣工記念碑,高雄州知事野口敏治」,石碑下設水泥台座。背面碑文為「昭和七年一月十三日著手,昭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竣工,工事費金五十二万千二百五十圓也,灌溉面積一千八百五十餘甲步」。

沿著導水幹線旁的道路一直走,最終應可來到曹公舊圳五孔涵進水門,但是最後一段路卻封閉不通。不知道本來的設計就是如此,還是為了不讓人通過一旁的澄清湖給水廠第一取水站 。於是重回到台21線上,往北在河濱二巷右轉到底可到觀景平台,左方遠處可看到縱貫鐵路高屏舊鐵橋,右方遠處則是台1號省道高屏大橋,正前方則是高屏溪沖積的廣闊沙灘地。

正在觀景平台對著高屏溪四處拍照觀望時,有當地人過來問我說是不是文化局的人?原來他是要來抱怨高屏溪畔自行車道施工單位並沒有把附近的土石泥沙清除乾淨。他說這一條自行車道大概花了幾千萬,也會繼續往南穿過高屏大橋下到磚仔窯為止。八八水災時對岸里港那邊淹的一塌糊塗,但是這裡的泥沙只漫到護欄旁而已,連紅磚護欄都沒有沖壞,都是有賴伯公保佑。果然觀景平台的後方有座萬應公廟,旁邊還有一棵大樹,稱「樹仔公」。

他又告訴我新圳的三孔水門就在旁邊而已,他就是喝這裡的水長大的。不過我後來找新圳時著實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因為沒有標示,而且新圳水門已經跟愛克發工廠的後門融合為一了。原來曹公新圳的水門就在自行車道下方那條巷子,可從萬應公廟對面那條巷子進去。我也是有進去,只是走到底是人家工廠的後門。

後來我逛過了高屏舊鐵橋之後再回頭來尋,因為完全沒有看到說明牌示,所以我有懷疑是不是那個當地人騙我。直到我看到工廠的後門是三個封閉起來的有孔狀的結構,而且一旁牆壁有水深高度的刻痕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曹公新圳的水門。日治時期加蓋的三道鋼筋水泥閘門清晰可辨,而橫架上刻有「新圳制水門」則較為模糊。

曹公新圳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動工,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完成,進水口俗稱「三孔涵」,位於在舊圳上游三百公尺處,水門形制與舊圳同。日治時期新圳還是由此進水,民國40年之後於舊圳圳頭南方不遠新建抽水站取水,新圳圳頭與至曹公一號橋之間的水道因而廢棄。圳頭附近的土地後來由高雄農田水利會依廢地處理出售,所以現在才會看到圳頭上方有一座工廠的景況,或許該慶幸的是這圳頭竟因此而被保存下來而不是直接被拆除。

(曹公圳頭五孔制水門上的「曹公圳」碑)

我此行其實先找到的是舊圳。

從觀景平台沿著被沙土淹沒的自行車道往南走一會來到曹公圳五孔水門上方,旁邊可以看到剛才此路不通的導水幹線旁的大排水溝。步下水門旁階梯可以看到完整的舊圳五孔制水門與日治時期加蓋的閘門樣貌,「曹公圳」碑與「重修曹公圳」碑就嵌在第三孔橫架中間。百多年前,新任鳳山縣知縣的曹謹,同樣面對台灣南部缺水乾旱的問題,就是站在下淡水溪(今之高屏溪)的堤岸上看著滾滾江水往南流,因此嘆曰:

是造物者置之以待人經營者,奈何前人置之而不理,毋乃暴殄天物歟!

曹謹便有了開鑿水圳引下淡水溪之水灌溉鳳山一帶農田的想法,於是集鄉耆,召巧匠,興工鑿築,建攔河堰,決堤引水,終於完成這讓百年之後的後代百姓仍然感念的水利事業。當時台灣知府熊一本特地將此水利事業以曹謹之名命名為「曹公圳」,並為之作記(「曹公圳記」碑現存於曹公廟)

至於水門上「曹公圳」碑為花崗石橫額,中間陰刻「曹公圳」三個大字,右上方刻小字「道光己亥年臘月日刻」,左下方落款小字「五里總理甲首等仝立」(曹公舊圳灌溉範圍涵蓋今鳳山大寮一帶,清時行政區域包括鳳山縣的小竹里、觀音里、鳳山里..)。而下方的「重修曹公圳」碑亦為花崗石橫額,中間淺刻「重修曹公圳」五個大字,右上方刻一行小字「光緒拾參年拾乙月日修」,左下方落款小字「總理林際時甲首業者仝立」。

由於水門前的水位必須提高才能導水到水圳,因此必須在河中興建攔河堰,當時攔河堰只是以土石構成,容易在夏季大雨時被衝毀,因此一年一築頗費人力;近代已改用橡皮式攔河壩具提升水位的功能又較不會被沖垮。日治時期在五孔涵前又加設五道閘門,可以人力拉抬開關。閘門所用為檜木,今雖部分腐朽,仍有可觀。

走過五孔涵之後,接下來依序為自來水公司澄清給水場第一給水站、曹公圳抽水站、九曲工作站,未來會有一條自行車道繞經高屏大橋下的曹公圳攔河堰附近沙洲的樣子。九曲工作站中有沉砂池利用水流流速改變的原理將抽上來的水中含沙先沉澱一部分,讓水圳使用的壽命變長一些。

九曲工作站中有近代水利會會長紀念曹公的曹公亭與曹公紀念碑。佇立曹公亭前從腳下數丈深的抽水站進水口往遼闊無邊的高屏溪河床看過去,高屏大橋只不過是一條細細長帶,而橋上的人車更如螻蟻般渺小,大自然要摧毀這些多出來的人工物猶如反掌折枝(如最近的八八水災高屏溪水氾濫成災、2000年的高屏大橋斷裂),若再加上其中有人謀不臧更將自己加速敗亡。曹公看到高屏溪有盍不興水利之嘆,我看到高屏溪卻是念天地之悠悠,此地方父母官與騷人墨客之異歟?


(曹公圳新圳、舊圳水門與進水口導水路、沉砂池,自來水廠相關位置圖)

本文日期:2009.12.26 | 高雄行腳 | 相簿 | mps(GPS)


鳥松、後庄、大樹尋曹公圳遺跡 | Google map

 

2 則回應 to “高雄行腳54-往曹公圳中上游回溯:新埤仔汴三圳共構、曹公圳頭水門(091226)”

  1. lee表示:

    Daniel
    這篇溶合水利、人文、歷史之作,難怪那位當地人誤認你是文化局的人,若不是在你的文章出現,會被認為是那所大學水利系教授所發表的文章。我人不在現場,確被吸引跟著走了一趟曹公圳。

回覆 冬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