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原生植物園右側的曹公圳新幹線之洲仔洋瓣圳)

星期天下午將近五點半才出門。秋分,太陽下午六點就下山了,所以不像六、七月時晚上七點天空還是亮的。由於太晚出門的關係,本來一個單純的散步竟然得搭計程車前往,目標原生植物園其實離我們住的地方直線距離並不遠,但如果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話,恐得花上一個鐘頭,等到達時候天都黑了。原生植物園本來應該不會引起我特地一遊的興趣,但是它旁邊經過的曹公圳太有名了。認真說起來原生植物園旁的這條水圳是曹公圳五大圳中的曹公新圳中的菜公圳體系中的洲仔洋瓣圳。

根據記載:「洲仔洋瓣圳,在興隆里,縣西北十五里,源受烏松瓣圳,西行分旁支入草陂仔、新莊仔、洲仔洋三圳,本支徑注蓮花潭,長二里許,灌田十甲。」

洲仔洋瓣圳為曹公新圳的主要幹道,下游的圳道仍在使用,部分圳道在高鐵路中央的分隔島,往南流至原生植物園後,注入蓮池潭。原生植物園位於縱貫鐵路、曹公圳之間,園內特別針對曹公圳水岸,規劃生態池與溪流生態區,並栽種各種原生溼地植物,興建文學步道。另外在文寧路、政德路、崇德路之間則規劃為都市森林浴場,栽種高大密林。

計程車司機竟然不知道原生植物園在哪裡,還得由我們自行判斷,總之沿著華夏路北上,遇到孟子路左轉到底即是。我們從沿著文寧路往南走要找到跨過曹公圳的橋,過了橋之後,進入園區,那時還沒意會到其實這條大排水溝就是曹公圳,我一直以為園區內的人造溪流才是。

(原生植物園內的生態池)

進入園區後,經過樹林區、兒童遊戲區,來到生態池。到得晚有到得晚的好處,就是太陽接近下山,再沒有炙熱陽光,只有黃昏清涼晚風,在生態池旁的舞台,或是溪流生態區旁的石塊,總有三三兩兩的一家子人,閒坐觀景、觀流水、觀池中游魚,孩童跑到淺水中嬉戲,大人在曲橋上觀看陪伴,園區中的人都是輕鬆愜意,真的是在休閒,哪像我還到處拍照忙個不停。

往北走到植物演化廣場入口,更多人在此打羽毛球,老婆說再往前走就是停車場了,於是推著嬰兒車逕轉回頭往茄苳大道去了。茄苳大道是一條鋪著碎石子的筆直路段,隔著鐵籬笆外就是縱貫鐵路,縱貫鐵路再過去就是翠華路上的國道10號的高架橋。至於高架橋再過去就是洲仔溼地與蓮池潭了。就生態維持來說,鐵公路正好阻隔這兩邊的溼地,講白話一點,就是原生植物園的青蛙和洲仔濕地的青蛙無法見面啦,除非當初在鐵公路之下就有設計涵洞。

從茄苳大道走過解說中心,又回到兒童遊戲區附近,天色欲暗微明,我終於意會到入口處這條雖有楊柳垂岸但其實不太清澈的大水溝就是昔日的曹公圳。

其實人與人相處很容易產生摩擦,譬如這一次我和老婆(已經來過原生植物園一次)就為了要從南端入口還是北端入口進入園區而意見分歧,半天不講話,這其實是小事,但是如果是為了民生灌溉用水的水權起爭執,這在百年以前還是農業社會的時代可是大事,甚至能引起村落間械鬥,這種情形到了現在也還在發生,其實就是最近新聞,台東長濱鄉的兩個部落為了水權水源起爭執,兩個部落三十年水火不容,事實上這三十年來風水輪流轉,沒有人可以長久保有水源,眼光應該放遠以思長治久安之道,百多年前的曹謹興建的曹公圳就是最好的明鏡典範。

為什麼水權這麼重要?因為百姓種莊稼必須有水,尤其是水稻,如果農田沒有鄰近水源,就只能看老天爺下不下雨,就是所謂的「看天田」。曹公圳沒有開鑿之前,廣大的高雄平原除了部分的既有埤塘之外都是沙土旱地,沒有水源就只能靠天下雨搶著播種插秧,反而是高屏平原邊緣的仁美高地等山坡地因有山泉而可以農作,因此「台鳳嘉接壤之區,被旱百有餘里」。當時官府勸說農民廣鑿埤塘儲水備用,然民智未開,多認為農作本即靠天下雨依時耕作,開鑿埤塘緩不濟急(史載於道光十九年(1839)台灣知府熊一本親撰的「曹公圳記」。不過教化人心本來就是政府的任務,又怎可把飢寒起盜心的責任完全推給百姓?)。道光十六年,台灣嘉南百餘華里亢旱歉收,饑民多淪為盜賊。同年十二月曹謹臨危受命由閩入台接任鳳山縣知縣,興水利足民食,果然盜賊自弭,從此開啟大高雄地區百年水利事業。

曹謹生於乾隆五十一年,卒於道光二十九年(1786~1849),嘉慶十二年中丁卯科解元(舉人第一名),但接連參加京師會試,都未能金榜題名,是由禮部主考官在落第舉人中,以口試「大挑」一等授知縣,籤分直隸,歷署平山、曲陽、饒陽、威縣、豐潤、寧津等縣。道光十六年,署閩縣,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

根據史料記載,曹謹奉派來台後,協同幕賓(有點像是師爺)金門文士林樹梅從鹿港上岸後,經嘉義來到台南,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出台灣府城小南門,經魁斗山,觀明寧靖王殉節五妃墓,遊法華寺明李茂春夢蝶處..,可見夢蝶園在清朝時期是文人往來風景名勝之所,以往知識份子學而優則仕固然是人生必經之路,惟心中或多或少還是持有一份對老莊清靜無為的嚮往。

曹謹到了鳳山後,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平定了去年饑荒引發的盜賊作亂,盜賊平定後立即巡視地方思考除旱良策,《鳳山縣采訪冊》<列傳、宦績>記載:「道光十七年春知縣事。邑故多旱田,謹下車即巡田野,尋察水源至九曲塘淡水溪邊,喟然嘆曰:是造物者留以待人力之經營也。於是,集鄉耆,召巧匠,興工鑿築。」

曹謹在三月間巡察水源來到下淡水溪畔(今高屏溪),發現鳳山縣其實不是沒水,而是欠缺經營,明明有一條大河在旁卻沒有多加運用,於是當即決定開圳鑿陂,參考河南老家的水利工程作法,並利用民心望治,民氣可用,曹謹興圳親力親為,自然獲得農民百姓響應共同興渠,曹公舊圳終於道光十八年竣工。可見事在人為,風行草必偃;若上面不作為,人民百姓亦將無所適從。「戊戌,功峻,凡掘圳四萬三百六十丈有奇,計可灌田三萬一千五百畝有奇。蓋由淡水溪決堤引水,於九曲塘之坳壘石為門,以時蓄洩。當其啟放之時,水由小竹里而觀音里、鳳山里,又由鳳山里而旁溢於赤山里、大竹里,環縣城,達署內,中建水心亭,水之消長,一望而知。」由此可知,曹公圳水流進入鳳山縣城時,除了具備灌溉用途之外,還可當作護城河。曹謹除了大興水力之外,亦採納林樹梅的建議建城門樓,構築砲台,鳳山新城完成之後自是更不用把縣治遷回興隆庄了(今左營鳳山舊城)。

(圖資來源:曹公圳文化網)

道光二十年,曹謹政績卓著,台灣知府報請上級擢升淡水廳同知。次年卸鳳山縣令時,鳳山縣再度發生旱災,未在曹公舊圳灌溉範圍的農田仍受乾旱之苦。曹謹北上附任前,命歲貢生鄭蘭、附生鄭宣治,再於下淡水溪舊圳引水口水門上游處開鑿新圳,並慷慨捐出俸銀三千兩當作初期經費來源,道光二十四年,新圳竣工,以曹公德澤故,取名為「曹公新圳」。

曹公新舊圳在新埤仔(位於大樹鄉九曲村、鳥松鄉仁美村與大寮鄉後庄村交界處)以東大致為平行走向,新埤仔之後走向開始分道揚鑣,曹公舊圳(地圖中顏色為橘色━━━)走向西南,流往小港;鳳山圳(地圖中顏色為粉紅色━━━)居中,流經赤山子、鳳山、五甲;曹公新圳(地圖中顏色為天青色━━━)走向西北,流經今仁武八卦寮(愛河源頭)、後勁,折往西南向再經左營、洲仔凹子底內惟。在原生植物園旁的大水溝即為曹公新圳延伸到洲子附近時的主幹線。現在在高雄市範圍內的曹公圳水道,因時代變遷土地不再耕作,多已經被填平消失,或是淪為都市的排水溝或是下水道,只有在一些都市計劃尚未進行到的地方,或許還能從耆老的指引才看得到昔日渠道的舊跡。至於大寮圳以及林園圳就是日治時期以及後來國民政府時代才再開鑿的了。

古聖先賢有很多智慧值得我們參考,兩年前我有一個content life cycle management的想法便是follow「八田與一、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的思維,現在研讀曹公的史料之後,又有些新啟發,譬如當初的「引入水庫的概念 to next generation presentation」:


由水庫往上延伸:水庫->蓄積->支流->活水泉源->醞釀的雨雲->太陽光的熱度催化的熱帶海洋->..

由水庫向下延伸:導引->埤圳->田野->滋養->成長->轉化->醞釀下一代->..

不是找一個集水區把「水庫」蓋好水就自然會來了,事實上八田與一告訴我們光是這樣還不夠,如果遇到乾旱期還是有可能沒水,因此必須要跨區到有更多水的地方引水(參考西口小瑞士遊記),水庫建好了之後,同時圳道也要開鑿完成,才能引水到下游的農田,灌溉作物生長。曹公圳的故事給我的啟發是,除了引水之外,更要會串聯區域內的埤塘,以因勢利導,以互通有無,以擴展綿延。旅聯網若是個水庫,每個個人網站就像個埤塘,把遊記放到旅聯網來發表,除了一起提供數位內容之外,也等於拉一條渠道把流量從旅聯網通到各自網站去,經過這樣的灌溉(包括更多的讀者回應以及其他山友的經驗分享)或許可以再激發作者創造出更多的數位內容,完成一個循環。而埤塘事實上也有蓄水的功能,透過導引可以再把水流回饋到水庫或是其他埤塘去協助灌溉其他的農田,而其他農田的作物獲得滋潤後,貢獻出更多的數位內容,帶來更多的讀者,對於數位內容的創造以及個人網站的經營都有助益,「相關遊記插件」就是扮演這個角色..

從曹公圳想到旅聯網,有一些地方還沒有想通..。離開原生植物園後,由崇德路步行到「R15生態園區站」搭高捷,昨天又有新聞,高捷到年底預計將虧損60億元,面臨破產危機。我在生態園區站上車,月台上空空蕩蕩。其實交通建設就跟興水利一樣,不能為了蓋而蓋,看到別的城市在蓋,我們也來蓋,別人走地下化的,我們就一定不能走高架輕軌?總之,公共建設必須切中人民生活需求,捷運地下化工程每一公里動輒要花二十幾億元,豈能不慎?

(捷運站內空蕩蕩的,難怪高捷要傳出破產危機)

本文日期:2009.9.20 | 高雄行腳 | 相簿 | gpx(GPS)


從生態園區捷運站到原生植物園(經崇德路)交通路線圖

 

4 則回應 to “高雄行腳35-原生植物園曹公圳遺跡初探兼論旅聯網的創意來源(090920)”

  1. LKK山客表示:

    這一篇很有學問喔!

  2. Sherry表示:

    昨天帶同事及小朋友去舊鐵橋一帶探曹公圳遺跡,
    小四同學紛說社會課本有教,
    同事也說住家附近原生植物園也有曹公圳遺跡,
    看了版大這篇就一目了然了!讚!

回覆 冬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