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隧道內的磚牆)

台灣所興建的第一條鐵路是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奏請清廷興建,當時的路線為基隆至新竹。今年(西元2007年)距離當初劉銘傳提議興建台灣鐵路(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正好120年,也就是兩甲子。為紀念台鐵兩甲子,台鐵在6,7月間陸續在全台灣重點車站舉行慶祝鐵路節(6月9日)的系列活動。

而這次「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即是將塵封20多年的舊草嶺隧道重新開啟供民眾行走,重溫舊時坐火車過山洞,山洞長又長的回憶。因為據說這條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就是台灣民謠中「丟丟銅」裡提到的「火車碰空」。而在今年6月短暫開放給遊客通行之後,隧道將重新封閉直到年底,然後在隧道內打造成一條自行車道再重新開放。

而且在6/24隧道開放的最後一天,復駛的CK124蒸汽火車頭將在中午來到福隆(但是後來CK124並沒有來),所以我們便選在這一天前來行走舊隧道。我的規劃是穿隧道而去石城,越古道而回福隆。草嶺隧道之上就是隆嶺古道。如果不走古道,就得繞三貂角海岸一大圈,約12公里吧。

不過隆嶺古道雖是歷史頗悠久的淡蘭古道群之一,但是後來交通上的功能用被草嶺古道所取代。我在四年前曾經走隆嶺古道上至福隆山,而地圖上由福隆山尋稜往草嶺古道的啞口虎字碑已然不遠,只是沿途芒草叢生不好行走。

這次的 「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路線是以步行方式自福隆車站→舊草嶺隧道北口→行走隧道→舊草嶺隧道南口→石城聚落→海岸→石城服務區,於石城服務區 搭乘接駁車往大里或福隆。所以我的備案是萬一行走隧道花了太多時間的話,就坐車回福隆轉搭火車回台北。因為如果真要走隆嶺古道,至少得再花兩個小時的時間。

實際上的情況是,這次的行程好像有點趕,又不會太趕。中午12點半的自強號松山到福隆約是1點半,然而雖說活動進行到4點,但是隧道在下午兩點就會先行關閉,不讓人再進入。而從福隆火車站出來到草嶺隧道北口還約有兩公里的馬路要走。兩公里的路,說短不短,尤其是對於急著趕路的人。在趕路的當兒,不斷有迎面而來騎著機車的當地人跟我們說:兩點就要關了、兩點就要關了。我當然知道兩點就要關了,只是兩隻腳的時速用走的極限大概是4公里而已。後來走了十分鐘還不到一半路,眼看真的快要遲了。就只好攔便車,我一向臉皮薄,攔車的當然不是我。

不過真的有車願意停下來,是一對男女。他們剛從福隆車站繞進來買完便當要回宜蘭。不過要去宜蘭怎麼不走外頭的濱海公路?然而也就是因為他們繞進來福隆街上,我們才有便車可以坐。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今天這裡有活動,還互相虧對方:為什麼我吃的是便當,妳回宜蘭之後要去吃龍蝦?

總之拜這對好心人之賜,我們得以趕上進入隧道的最後一組人。從隧道前約數十公尺略為由高往下看隧道口,兩旁青綠林木垂拱,還沒進隧道,就已經有些許深幽的意味。在此為隧道北口上方陰刻草書題字「制天險」拍照為記。(大正??年,新元鹿之助題)

進入隧道內行走之後,有三點感受。其一,隧道長且直,走進隧道很遠之後還可以看見出口的光線,可見當時日人的工程技術已很進步。其二是隧道內的圓拱磚牆看起來頗為堅固厚實至今鮮少崩壞,可見日人對於工程要求之嚴謹。其三是牆壁都有一層很厚的煤灰,不要亂碰亂摸;沒有帶腳架的我因為要固定拍照是因此付出代價的。

兩公里的隧道,其實只走了約40分就來到南口,同樣的隧道南口上方也有草書題字「白雲飛處」(大正十一年五月,賀來佐賀太郎題。要注意的是草嶺隧道於大正十年動工,大正十三年才開通)。不過活動簡介上是「國雲飛處」,不知何者為對?當然我個人是認為應該是「白雲飛處」比較有意境。特地問了一下google,可有「白雲飛處」之詞;結果它告訴我「白雲飛處」一詞出自新唐書狄仁傑列傳,狄仁傑被貶并州時登臨太行山,看白雲孤飛;自己漸行漸遠,而親友更在白雲飛處,一時心中有感。

..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任,於并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候雲移乃行。

而當時福隆至宜蘭山路屬瘴癘之地,直至草嶺隧道艱辛開通,宜蘭線鐵路才全線貫通。或許昔日日本總督府總務長官賀來佐賀太郎有感於隧道未開通前,從台北總督府看交通不便的宜蘭也竟似在「白雲飛處」?

(隧道南口之白雲飛處)

走完隧道,我到了隧道南口也還不到三點,於是便想真的走隆嶺古道回去。隆嶺古道的登山口就在隧道上方的濱海公路上,入口有藍天路牌註明到福隆約120分。天空有悶雷隱隱作響,真的要上古道就要趕快。

而整條隆嶺古道最陡的一段也就在此了,從海邊到最高處鞍部土地公直線距離約400公尺,上昇高度約220公尺。我汗水涔涔的走了約25分鐘,沿途可以看見 古道當初沿路的墾殖遺跡與土地公廟、竹林等也就不一一細表。倒是遇到一組龐大的隊伍似乎跟我今日的路線相同,穿草嶺隧道而來,越隆嶺古道而去。我因此沒有 在鞍部土地公廟附近細看,這裡是四年前我上福隆山的地方,現在卻連一點正經的印象都沒有了。

(隆嶺古道途中精采小溪)

從鞍部土地公廟往下的山路,平緩好走,不久就遇到小溪的源頭,而不消十分鐘就接到水泥產業道路。連水泥產業道路都開到這麼上頭來了?這是怎麼一回事?跟我四年前的印象完全結合不起來。

下行產業道路不多久,在右邊林間看到一條岔路,取之。有坡路,有邊草,這才像是古道。古道隨即又下到溪邊。這個過溪處的流水淺淺,漫過石間,陽光射不進 ,苔綠水清石圓影深,頗為幽靜與優美。 我在這裡取小水濂散落略帶一些水底綠的意境,耽擱了好些時候,本來還擔憂是否因此後頭大隊人馬追上;但是直到我離開之前,這個美麗的溪畔還是只有我一人。續行古道沿溪下行,水流還有不少精采之處,唯有仁者能領略。

(走回福隆車站途中之旗正飄飄)

終於山徑結束又接回一條水泥道路的支線,並不是主線;而主線就是左方過橋後不遠處,如果是從福隆那邊過來的話,一定會錯過這個入口的。順著產業道路主線而下,不久即遇路左方上坡處有「內隆林土地公廟」標示。上去一探,結果是座新廟,但原來的「連翹」還在一旁,兼有兩塊刻有捐獻人名的小碑為伴。不過小廟的前後門都被封住了。

過了土地公廟不久,再遇到那大隊人馬席地而坐休息。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在接到產業道路後,並沒有像我一樣再切入山徑,而是繼續沿著溪左邊的產業道路而下;而我卻是在溪右邊的古道上,因此才能錯開來。

接著我又步行回到隧道口附近,也補拍了「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紀念在開挖隧道工程中染病身亡的日本技師)。然後這回沒有便車可以搭了,真的在大太陽下踢了兩公里的柏油路回到福隆。雖然很熱,不過有右邊遠方的幾座漂亮的山(荖蘭山、隆隆山..)為伴,還不算寂寞。另外陽光透過路邊活動的旗幟,隨風舞動,金光閃耀,好像連蒸汽火車頭都要從步面上奔竄出來。

回到福隆約4:40分,從石城端走古道至此正好約兩個小時。還猶有餘裕先去火車站前買個福隆便當再坐上週日行駛的16:57自強號回松山。完成這一趟道地的鐵道之旅。

本文日期: 2007.6.24(6.30 finished)

台北行腳 | 相簿 | MPS

 

11 則回應 to “台北行腳449-舊草嶺隧道、隆嶺古道”

  1. 豕啊,我的心裡很不安,請你為我安心。」

    豕的作者之云每次看每次都讓我的頭腦打結?

    不過也蠻有道理—-只是思想進入了胡同…..

  2. 冬烘先生表示:

    胡同?胡同在哪裡?

  3. 胡同在心裡….錯綜複雜的思考模式像似進入了迷宮一樣的巷道
    會出不來….迷路
    迷在思考巷不知道要轉向哪個彎
    胡同太多死角讓人鑽不出來
    還是直來直往的好!

  4. 冬烘先生表示:

    知幻即離,本來無胡同,無拐彎抹角,無直來直往..

  5. tommy san表示:

    當天我也有去,隧道南口應該是 國雲飛處,義工解說員這樣說的,因當時草嶺隧道工程頗具難度,草嶺隧道的長度在當時日本排第二,東亞好像排第五,(我有點忘了),隧道的完工,也象徵日本的國力強盛,所以題上國雲飛處, ,因當時臺灣為日本殖民地,也算是日本國土.

  6. 冬烘先生表示:

    Re:Tommy,感謝補充。
    至於你說的這種說法我也有聽過,不過那個字怎麼看都不像「國」。
    Anyway,我只是提供另一種想法,大家參考看看。

  7. 網路上無意間發現到您的分享
    在此提供您該景點目前已完工開放
    從南門出去後的觀景台是眺望龜山島的最新好去處
    個人於六月初到現場過,實在美不勝收
    現正為本網整理出這個新興景點供網友參考
    不知您是否願意也將您的照片提供上來,我們會備註出處和提供者
    可以的話請回個MAIL給我
    在此邀請您與更多的網友分享~感謝~

  8. yfon表示:

    蘭陽古國考古研究部見解:

    應是-國雲飛處-

    昭和時代日劇

    -國性爺合戰-海報

    國-是那麼樣寫的。

    如果日本人用錯字,

    那也錯了一千年了。

    驗證歷史應以當事人立場為準,

    當時草嶺隧道通車是東南亞最長隧道。

    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

    賀來佐賀太郎-意氣風發,

    題字-國雲飛處-

    應可理解。

    大哥書法造詣深厚,令人折服,

    但歷史終歸於事實。

    • 冬烘先生表示:

      謝謝指教,雖然您似乎弄錯留言對象了,我在遊記中並未引用任何書法資料。
      不過所謂有圖片有真相,您是否已有所謂「昭和時代日劇-國性爺合戰-海報」的影像圖資可供網友們參考比對呢?我在網路上遍尋尚無所獲。

  9. 香菇表示:

    版主你好
    因寫文章之需,引用了你的文字,未能事先請示,尚祈見諒。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