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海尾朝皇宮)

連續兩周從善化往嘉南大圳源頭推進山海圳綠道里程,本來這周應一鼓作氣直達終點烏山頭水庫,但大寶自己提議反向操作,改先到山海圳綠道起點,因為他想從近一點的地方開始騎,這樣就不會耽誤了晚上的聚餐時間。

在研究山海圳綠道地圖後,「內海之路」的第一段「 MSTW 01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朝皇宮岔」就是我們要的了。而且地圖上出了山海圳綠道主線外,每一個區域還可能有分岔的支線,像是MSTW 01,從朝皇宮到自行車道間的路線就是支線,如此將朝皇宮設為中繼點便有了意義,而這影響了我們在租借TBike的站點選擇。我本來因為離家比較近而要選Costco旁的TBike租借站;但如今想經過朝皇宮,便改選由台江文化中心為起點。而台江文化中心也比較好停車。另外也在魯地圖上看到海尾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如此從台江文化中心經朝皇宮、海尾三角點,接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再往西往鹽水溪出海口順嘉南大圳排水道而下的路線便被勾勒出來了。

由於此段路線都在台南市安南區在四百年前屬於台江內海,如今滄海已經變魚塭,所以騎乘之前先從台灣山林悠遊網了解一下台江內海歷史背景有助於開闊騎乘的視野

古台江內海為臺灣西南沿海由沙洲及本島陸地所圍成的水域,數百年來因洪水氾濫、曾文溪改道,內海逐漸淤積成浮覆地。不同族群在此留下歷史的痕跡,台江內海記載著精彩的歷史文化演變。 昔日台江內海如今已多淤積為濕地,或被作為魚塭使用, 出海口可見海灘沙地、濕地、蚵棚、水鳥與紅樹林豐富的自然生態,近海處沿途多為魚塭,聚落中仍有保留一些傳統建築與廟宇文化,亦有不少歷史故事流傳其中,除此之外,此段也是嘉南大圳灌溉範圍內,沿途還可看見魚塭及鹽田等產業景觀。《山海圳-內海之路

我父子三人在台江文化中心借了TBike。台江文化中心,位於台十七甲線4K處,要大寶手指里程牌拍了張照,會心不遠。

(嘉南大圳排水道中的橋遺跡,約2K處)

往西南騎,穿越海佃路,向朝皇宮方向前進,果然如敘述中提到看見聚落中猶有一些傳統閩南三合院建築,但是朝皇宮就是一間整修後新穎壯觀的大廟了。朝皇宮主祀保生大帝,即民間稱為醫神的大道公。廟埕前有攤位,附近自成人潮集中的聚落。入內參觀所見的匾額都沒有清朝的(倒是有近代總統),跟台南媽祖廟中諸多清朝官宦贈匾有別。民間傳說「大道公鬥法媽祖婆」,這一陣又是誰輸贏?關於海尾寮聚落的形成與朝皇宮的典故可參考這裡。如果沒有轉進海佃路,就算是台南市人,但如果不住在本區,也未必知道這處海尾寮聚落。

在聚落裡頭蜿蜒小巷弄中往南騎,穿出密集的住宅區,出來到大道公園,此處屬於海西里。由於抓不到方向感而往西騎,騎至一處排水溝,但規模甚小,當然不是嘉南大圳排水溝。橫在眼前的大路是海尾路,努力研究一下路線,確認接下來要尋的海尾三角點所在的路。這路口有些曲折,如果沒有電子地圖應該不敢妄入。但騎進去之後,就漸入佳境了。兩旁大多是綠草護岸的魚塭。來到一處民宅,地圖上標示海尾三等553的所在,不過如同資料上所述,看不到任何三角點標示,也不見基石冒出頭。資料上說,基石埋在石榴樹下。如果想一親芳澤,不僅要拜倒石榴樹,還要想辦法挖出了。到此一遊的基石愛好者都是算了。當然我也是。

我還在研究海尾基石所在時,兩小兒早已騎得無影無蹤。出了海尾這條不知名路來到了安通路六段,其旁就是看起來像大河的嘉南大圳排水線。馬路旁有可供上堤岸自行車道的鐵板牽引道。但兩小兒完全沒注意及此,而在安通路前頭那裏張望,看到我從海尾騎出且上堤之後才跟進。此處約當山海圳綠道里程6K。堤岸上栽植的路樹是小葉欖仁樹。

接下來要過另一條大省道-台17線西濱公路(即安明路),然後往南一點,改走郡安路,騎在嘉南大圳排水線的南岸。

到目前為止,是不是被這幾篇關於嘉南大圳文章中的導水線、南幹線、支圳、排水線這些名詞搞得昏頭轉向?如果把南幹線想像成人體從心臟運送氧氣的主動脈,而大排水線想像成人體把二氧化碳送回心臟的大靜脈,而從水圳引水灌溉田野像是微血管,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什麼?你說,你的健康教育老師沒教這個?)

(鹽水溪出海口,0K處)

從郡安路往西騎,安明路口約當5K,不過我們騎進來時沒看到,是回程特意找里程牌時才注意到,因為里程牌隱身在路樹枝葉叢中了。此段道路的右邊是狀似大河的嘉南大圳大排水線,左邊是連綿不絕的魚塭。面向魚塭的某處平台立有「台江滄海變塭田」圖示說明曾文溪多次河道變遷與七股至安南區一帶濕地潟湖分布。

2K處,大排水線有舊橋橋柱遺跡延伸到對岸,這應該有名堂,但我一時查不到資料。續騎,對面有一水上平台,地圖上標示「台江黑面琵鷺望遠觀景台」;我比較好奇的是要走哪一條路才能到達那裏?

1K處,右邊有可上堤處,有一向外伸的平台,圖示「四草濕地」,旁邊有一棚架,但前行路面顛簸不適合騎車,還是要騎在堤岸下方的柏油路上為佳。大排水線至此水域廣闊,故又稱「四草湖」;如果在四草大眾廟搭船遊台江應該會來到這裡。再騎一小段,遇一水門,左側有「直加弄圳」圖示,說明現今的嘉南大圳排水線(鹽水溪排水線),從台灣歷史博物館到海尾,在清朝時屬於「直加弄圳」,是提供溪頂寮、海尾寮耕作與漁撈的生活之圳,清末一度荒廢,後來嘉南大圳完工後,被納為排水線

終究還是騎來到山海圳綠道的起點。此處位於北側四草湖與南側鹽水溪出海口所夾的三角地帶,對面就是台江國家公園行政中心,兩個月前我和小孩還在那邊與此地對望呢。此處風景,不消說,是非常的好的,從南側的安平鹽水溪堤岸順時針看,再來是跨越出海口的四草大橋,以及有著金字塔造型的台江國家公園行政中心,其岸邊停了兩艘狀似四草湖遊船,因為可以聽到導覽解說聲音透過大聲公遠遠傳來。

陸續有遊客來到這裡休閒,大家都說此處景觀很棒。大寶正在研究堤岸上立著的「台江國家公園鹽水溪出海口」說明與「山海圳綠道」路線說明。我讚嘆河海風光之外,也佩服有一釣客立在不遠處的水中,宛若水上漂。眾人皆在猜「他是怎麼過去的?」我覺得可能是有人用竹筏載他過去的。但看他立足之處,似乎有淺灘。如果在比對Google地圖,就恍然大悟了,想必從堤岸到他立足之處,退潮之後可見沙洲;而就算漲潮,水深也不及膝。

在此待了十五分鐘,本來有想改走府安路而回,但為了補未發現的5K里程,還是走原路。然後在安通路六段,過了往朝皇宮岔路後,又補到了7K,如此心滿意足了,取左轉海佃路回台江文化中心。順帶一提的是,台十七與台十七甲傍晚時分交通繁忙,開車往南進市區每每都會被塞在車陣中。

(台江國家公園鹽水溪出海口,山海圳綠道0K處)

本文日期:2021.10.17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落差與里程圖)


山海圳綠道-台江文化中心經海尾朝皇宮至起點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