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更多有關 豕與自以為是的豬 的事情

豕與自以為是的豬系列的第三部,也是作者隔了三年之後所寫。如果這本書是在為這一系列做總結的話,那一切都沒有事也就是從第二本書保持自然就是好的意義繼續衍伸。

為什麼一切都沒有事,因為一切痛苦雖然依舊在,但是已經不會對領悟自然法則的人造成痛苦(也就是心經所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痛苦之所以是痛苦,是因為凡夫俗子把種種不如意之事引以為苦,諸如生老病死,求不得苦..。

之所以會把種種事引以為苦,這本書中有一個說法,我把這種說法再稱之為點線面的觀點。我們習慣把看事物的觀點,用我們以往學得的知識與累積的經驗來解釋,心接受這個解釋,因此得到一個較穩定的狀態,也就形成我們所謂的成見。然而我們往往以片面的,不連續的觀點來認知一件事物,造成我們無法全盤的通曉事物的道理,當一些我們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造成所謂的傷害時,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事情發生的緣由與來龍去脈,因此我們會對得到與失去感到快樂或痛苦。

舉例來說,假如你並非台南人,之前對台南也並沒有特殊印象。當有一天某甲跟你說:台南市有很多古蹟,是一個古都。某乙跟你說:台南有許多好吃的小吃。所以你對台南的印象就是:台南市是一個有許多古蹟也有好多小吃的地方。而這些應該只能算是對台南的點的觀點

聽到這些事情之後,開始很嚮往到台南﹔有一天終於如願到了台南,在去吃小吃的路上,卻發現台南人比台北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整個都市好像沒有妥善規劃似的(當然這是跟台北比較)。到了安平,吃了聞名遐邇的安平蝦捲,發現其實不過如此。於是對台南又有了其他的觀點,這也許可稱之為線的觀點

後來你回到了台北,遇到了一個台南人(一個在台北的台南人,有點像是Sting的歌:English man in New York),這個人告訴你,其實台南人之所以是台南人,是因為自小生長在那個地方所擁有對那個地方的人事物的特殊情感。對他而言,也許後面巷子的陽春麵攤,從小吃到大的豆花與碗 粿才是最道地的故鄉佳餚。對於曾經在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廟跳過八佾舞的他,祭孔對他而言,當然不只是爭拔祭孔後的智慧毛而已,而是孔廟中庭院深深,綠意盎然的大樹下,老人們悠閒的神情。在當時的小小心靈中對於偏殿中,在看過孔子七二弟子的牌位的崇敬心情。這樣的觀點,或許可稱之為面的觀點

然而就算如此,又有誰能真正的對台南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呢? 當來觀光的外地人因為由原先對台南的印象所造成的期待因為實際看到台南的真貌而落空時,真正的台南人依然依照原先的步伐在程式中悠遊的生活著。

1999.12.11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