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在讀過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後,會想去翻閱《吾國與吾民》,是很自然的。《吾國與吾民》有點像是《生活的藝術》的前作,甚至《吾國與吾民》的最後一章就叫做生活的藝術。

無論中國的一切都是缺點,她有一種優越的生活本能,一種戰勝天然之非凡活力,是不可否認的。她已盡量發展其生活之本能;隨時局之變遷而適應其自身之經濟、政治、社會的環境。假令種族機構不及其強韌者處此,要將不免於殞滅。

中國歷史簡直很容易每八百年分成一段落,為每一週期。每一週期的開始,當唯一祚命短促而君威強盛的皇系,結束連綿不息的的內戰而統一中國,此後繼之以四、五百年之治平時代,過此時期,則朝代又將一易,而起伏不斷之內戰又起,馬上使京都自北南遷。然後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除惡之形勢日甚一日,最後跌入異族統治的深淵而結束此一週期。歷此乃周而復始,重演過去循環,中國復重新統一而光復本族之統治權,此時期必開放文化上新的光彩。 — 《中國戰禍之週期循環》(by D.J.S.Lee)

按照李博士的說法,第三循環從西元1368年(明初)到現在,這一個週期還未屆結束的期限。林語堂在寫完本書時(西元1935年,民國24年),中國正處於荒亂與戰亂交併的上升階段。不過在他有生之年(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應已看到中國的情勢又已經往新的態勢發展。吾人在21世紀的現在又將如何看待這一循環是否已經結束,還是方興未艾?如果說新的循環已經開始,那所謂文化上新的光彩又會是什麼?是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可為內容創作者,直播主嗎?又或者是五百年後的人們又是怎麼看待20世紀後半段到21世紀上半段這一百年?

林語堂認為中華民族能挨過此等定期的政治危機,而不致滅亡於侵略者鐵蹄之下的原因在於文化之鞏固作用,其中最有價值者,當推中國之家族制度。蓋其組織既已十分完密,原則闡明又至為詳細,故任何人均不能忘卻本人祖系之所屬。…這樣的心理,實含有宗教意味,加以祖先崇拜之儀式,益增宗教之色彩,故其意識已深入人心。

如果可以理解到這裡,便不難了解,21世紀已經過了20年的現在台灣,不管島上當權者如何有意無意強調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但似乎無法以此論點做為凝聚島內各族人心的新力量,或許就是此論點中的宗教意味含量還不足以取代來自漢文化的家族制度。即使漢文化的家族制度,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下已然衰微,但島內也沒有可以完全主導人心的新宗教意味。於是大部分的人都茫然了。就算曾有短暫的熱情,也很容易幻滅。從這兩年的選舉生態可見一斑。

了解人生這一切都是徒然的人,不免就發展出本書中中國人的人生哲學,難聽一點所謂中國人的德性:圓熟、忍耐、無可無不可、老滑頭、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性。

人人都有他自己的幽默,因為他們常常歡喜說說笑話,那種幽默是剛性的幽默,基於人生詼諧的觀感。…幽默是一種人生觀,是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人生是一齣大戲劇,而我們人類僅僅是其中的傀儡,一個人把人生看得太認真,常讓自己上了當而給年長的同伴笑話。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 程顥《春日偶成》

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國人用一種單純而顯明的態度決定了,它存在於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與和諧的社會關係。…人生的目的即在純潔而健全的享受人生。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