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古道中途觀景,老恩大師與石門水庫)

雖然我在今年10/19終於狠下心敗了數位單眼(Canon 400D,18-55mm kit),不過總感覺拍出來的相片的品質/價格比跟我之前那台Nikon 995沒有好多少。當然我還沒有那麼痴呆的自認為我的技術已經好到用任何相機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後來大概歸納出兩個原因,一個是相機所附的kit鏡不夠好,另一個原因就是我還沒有充分摸透這台DSLR的特性。

後來攝影大師老恩兄告訴我,如果我在買數位單眼之前早一點問他的話,他會提醒我不要用所附的kit鏡,而是直接換另一顆比較好的鏡頭。哈哈,我本來也知道要這樣做,只是在買的時候就忘了。

不過關於這一點卻有另一種說法,對於玩單眼相機新手而言,用kit鏡拍一段時間才會漸漸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再買什麼其他進階的鏡頭。過了兩個月的現在我對這句話頗有體認,kit鏡望遠端不夠,無法把人像拉近讓背景模糊;不過這顆kit鏡有廣角的焦段,但還不到我滿意的程度。

總之相機才不過剛買一個禮拜,我就想換鏡頭了。那時候所考慮的是比較省錢的方案,假使相機主要用途是旅遊登山拍照用,在不想常常換鏡頭,又能顧及到大部分的焦段,應該是要考慮再一顆一鏡到底的鏡頭,譬如沒錢的學生喜歡的Sigma 18-200mm。只不過這顆鏡頭望遠端的表現應該不是很好吧。

但是另一位大師法賓兄曾說過,如果用單眼相機拍照卻不更換鏡頭,那不如還是用一般的數位相機就好,拍出來的相片品質用來放在網頁上已經很足夠。是啊,我剛買數位單眼的前幾個禮拜的感覺就是如此。我可是常把這幾位大師的名言牢記心中呢,呵呵。

總之後來參與這次二層坪古道,又受到老恩兄的指導;接下來又在一次婚禮場合中拍人像,終於讓我清楚的認知:一定要再買一顆威力更強的鏡頭啊,不然真是枉費了這台數位單眼。但是若要讓單眼相機的鏡頭組合完備,還真是無底錢坑,可以讓人玩物喪志然後傾家蕩產。以致於我本來考慮先補強望遠端(要當梁山狗仔隊所必須),但是最近在買鏡頭時還是先補了另一顆..鏡頭。花了兩萬塊大洋;單單一顆鏡頭已經比一般不錯的數位相機還貴,不過這是後話了。

鏡頭的好壞就先不論了。回到這次一年一度的旅聯網domain的donate大會來。這種英雄聚會沒有比武論劍,要donate的也不多,其實只是要讓大家有個名義可以聚聚。因為是第二年舉辦,所以負責想地點的蕭郎提議去「二」層坪古道,因為只有他有去過,而且沿途有觀景點可以展望石門水庫,兼之路況尚佳,可以走成邊玩邊拍照的糜爛行程。這次行程正好說明決定拍出來的相片好壞的第二個因素,對於相機的熟悉度。因為在場的數位單眼都是Canon 350D;只有我比較後期才買數位單眼,這時已經出了400D。如果相機都差不多的話,那拍出來的相片好不好,就是鏡頭與技術問題了。

既然是來拍照的,所以在過了懷德山之後來到居高臨下的展望台,一堆人就對著眼前絶佳的湖光山色一字排開的取景拍照,並且互相討論起攝影心得來。在此處一待就待了許久。我們也因此跟老恩兄學了好幾招。

我就發現我已經用了偏光鏡,但是為何拍出來的天空還是沒有如老恩兄沒有用偏光鏡之下拍的來得藍呢?經過老恩兄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指點,原來改白平衡可以玩一些特效。好,學起來。

但是如果沒有好好測光的話,拍出來的近物不是過暗,就是背景會過亮。我已經很習慣之前那台DC那種對焦與測光一次解決的方式,反而對於400D的測光與對焦分開不太習慣,因此在穿過二層坪古道有一段綿長竹篁間精采路段,內部幽暗與外部明亮對比強烈,如何將這份幽邃的翠綠情境忠實地表現出來呢?這時老恩兄又將在這種情境下所需要的測光與曝光補償的方式演練一遍給我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連一旁同行的贊哥都看得出來這趟古道行讓我在攝影技巧獲益良多。不過若偏重專注一個項目,其他部分就照顧不到了。這次連走二層坪古道、大溪坪古道、湳子溝古道的路線我可就有點搞糊塗了,土地公廟、炭窯、勾藤,古道出入口所在也都無心去一一記住(還好有GPS記錄);不過反正有蕭郎領路,難得可以偷閒不用規劃行程。難得清閒,難得裝糊塗,可以專心一意的拍攝美麗的景物,也是一種小確幸。(小而確切的幸福,from 村上春樹)

(這是有加了偏光鏡,但是還是感覺不夠藍)

一排樹林之上有藍天

本來就很藍

竹林徑深深 白平衡的變化試驗之一

金色秋芒

古道旅人光影

白平衡的變化試驗之二

芒花的層次

想讓背景都糊掉嗎?

傍晚,山芙蓉花也要睡了

本文日期:2006.11.5 | 台北行腳| GPS(MPS)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