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原臺南廳長官邸)

遊畢台南公園已是中午,老婆說想到民族路育樂街口(其實是在東寧路西段與育樂街口)有一家百年老店鍋燒意麵吃吃看。「百年老店」是店名,在台南有許多連鎖分店,搞不好本店真是百年老店。這年代有沒有「名符其實」沒有太多人在意。就像是最近搬回原址「組裝」的新北投車站,也有人說這根本不是肯德基啊。這種複雜的情緒我能理解,之前原台南市政府(台南州廳,現為台灣文學館)在整修時,也是從拆到只剩骨架再重新裝回來,所以馬薩式屋頂才會看起來如此新穎美觀。我當時看到那只剩骨架的模樣,心想都拆成這樣,還能算古蹟嗎?

在百年老店點的鍋燒意麵還沒上桌,不經意瞥見對面好像還有一座「新穎」的日式庭園與屋舍?於是就前往探看。原來這是我以前都沒注意到的「原臺南廳長官邸」,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原台南州知事官邸外,還有這座廳長官邸。而這間廳長官邸在戰後都是由台南一中接管,直到2010年才開始整修。目前雖已接近修復完工,但不對外開放。

在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接收使用後,官邸西側原有主入口之前庭土地遭分割並新增一棟二層樓的前臺南一中校長之校長宿舍(現已拆至一層樓並美化)。東側原有鄰近土地現以分割,建有一棟二層之臺南一中宿舍,至此,原臺南廳長官邸的腹地逐漸縮小。而官邸本體部分,則一直提供做為該校教職員工宿舍所使用,一直到二十年前,最後一位住在此建築物的教員移居美國後,便一直閒置至今。南棟和式建築物,曾經歷兩次大火,其中最近發生的一次是在民國87年(西元1998年),原有和館的部分完全燒毀,僅餘地磚及部分遺構。 – 維基百科

三十年前讀一中、成大時,從沒到過這一帶。而東寧路在這裡轉向很奇怪,就算經過這裡也很難去回頭注意到這一區。要不是這次碰巧在「百年老店」停留,就根本不會去注意到對面有這棟真的百年老屋(只不過只剩下地基還是百年的)。

(台南一中校門)

因為這間有一度附屬台南一中接管「原臺南廳長官邸」,所以我想順便就近回母校走逛去。說來我從高中畢業後已經快30年沒再踏進過南一中校園了。南一中傑出校友固然很多,但聲名狼藉的校友也不少(有兩個姓陳的,一個是哪裡也去不了,一個是想回也回不來)。我一直有個紅樓夢,想看看母校的紅樓和南二中的紅樓。擇日不如撞日,不妨就在此時。若要等到成為傑出校友才要回母校,只是癡心妄想罷了。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簡稱臺南一中、南一中,別稱竹園岡。為一所主要招收男學生的普通高中(僅科學班招收女學生),校舍建於地勢較高之沙崙上,清領時期舊稱西竹圍、日治改屬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
臺灣總督府於1922年發布《台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配合「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有別於以「一中」、「一女中」為名的中學招收日人或權貴為主要目的,第二中學校提供臺灣本地人就學。 –維基百科

印象中從來沒有由民族路端出入南一中校門口,雖然這是正門,而且南一中地址正是:民族路一段1號。這樣說來此次帶二寶回母校,竟是此生頭一遭從民族端進入。民族路從過了北門路往東開始,可以明顯感覺到地勢逐漸變高,到了一中校園來到高點,以前此處想必是一遍佈竹林的高崗,故稱「竹園崗」。南一中的校刊也就是以「竹園崗」為名。說是竹園崗,當年可能是亂葬崗。我那個愛講黃色笑話的生物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跟我們講過關於竹園崗學生的鬼故事…。我的國中母校大成國中-早期的台南市立中學,鄰近桂子山,也有許多鄉野傳奇。(我到底是曾有過一個多幽暗的中學生活啊?)

其實後來回顧,在一中這三年,其實是青少年思想快速啟蒙的階段。尤其是高一導師,寫的一手好字。他說我們的週記可以「自由發揮」。於是我就在一週大記,把每週新聞以打油詩方式改寫。然後在心得欄,寫研究天文、斗數、圍棋有感而發的散文。其中也曾經發過類似現實如此不堪,為何選擇粉飾太平的牢騷。

我和兩個愛好圍棋的同學多利用午休時間在教室下圍棋。只要不打擾到其他同學睡午覺,教官看了也不管的。

回想起來當時課堂上談論時事已很開明。高三公民老師提到的「對象百分百」,當年我不甚明瞭,但至今記憶猶新。這「對象百分百」理論至今還可以適用,只是風水輪流轉,被適用的對象正好是當年的當權者。

(紅樓)

閒話暫且不表。話說這次從民族路端進入校園。校門口右側有塊刻有「竹園崗」大石頭。我那個年代沒見過。面對校門的右側庭園,林木多了高了,沒了我印象中那透光的感覺。當年美術老師要我們在此寫生,說是「自由發揮」吧。於是我就拿粉蠟筆想要畫下午後陽光穿透林梢的光亮感覺。(當年好像有一首民歌就叫午後的陽光)

走入校門即面對一整棟紅樓。當年讀書時從沒在意過這整排紅樓優雅否?只記得高二時的班級在紅樓的二樓,高三班級好像在一樓(還是倒過來?)。不過對於那倒三角校徽以及玄關兩旁那兩句依然有很深刻印象:

時代考驗青年 青年創造時代

至於左側的「傳承」也是近年才有的。帶著二寶走過玄關,往二樓有漂亮的磨石子溜滑梯,以前哪會注意這個?走過紅樓校舍,眼前有一棟紅磚禮堂。完全沒印象有在這裡進行過什麼活動,是不是畢業典禮有在裏頭舉行呢?但記得高三時曾經在禮堂北側庭園跟同學拍一些要放在畢業紀念冊的影像。那時候拍照只會傻傻地笑著。

現在才注意這棟紅磚禮堂的西側面山牆有優雅的紋路造型以及拱柱窗和圓拱門。在北側庭園中的孫文銅像下方的時計鐘台,看來頗有歷史,不知其由來。或許校園中曾有奉安殿?經查維基百科,原來這禮堂真有歷史:

講堂建築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與當時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的文學院與圖書館同為少見的仿羅馬式建築,西面山牆屋簷有洗石子倫巴底帶(Lombard band),中央有一兩層樓高的大圓拱,而一樓的門框又為一小圓拱,其上二樓部分則有三聯拱窗與一牛眼窗。南邊則有一排與本館以走廊與本館相接的拱廊,其中有三個次入口,而除了最東邊的拱圈全部使用磚材之外,其他七個拱圈都使用洗石子柱支撐,而這些柱子除最邊緣的兩根為單一八角柱外,其他在兩個拱圈之間的柱子為兩個八角型一面相連所形成的十四面複合柱。北邊則有一個次入口,左右各四扇圓拱窗,而次入口最外圍是紅磚拱圈,裡頭則有圓形壁柱支撐的洗石子拱圈,拱圈上有鋸齒圖飾,此外在兩旁的拱窗間設有凸柱。 – 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維基百科)

在庭園中樹木間還殘留有一些日式庭園石柱。不曾記得當年準備聯考讀書讀累了,來此散步有看過這個。倒是記得在校園中跟同學談論正在看的漫畫。那時也已經在看金庸古龍以外的武俠小說。以至後來遊記中常常引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句,倒不是古詩詞讀的多,自然是受了臥龍生《風雨燕歸來》一書的影響了。

繼續往運動場方向走去。似乎蓋了幾間新大樓,而那如蔭的大榕樹30年前有這麼大棵嗎?高一的時候,教室是在勝利路以東的二部,升旗時才會從地下道走過來到本部操場。現在校園裏頭看得到許多女同學。據說一中科學班也開始招收女生了。不過這些女同學看來並不一定本校學生。當年南一中學生穿上卡其制服踏上單車,就是一副帥樣,騎車穿梭在台南街道上,路旁女校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多看幾眼(搞不好是自己以為的,哈哈)。不過這般神采飛揚的青春年紀距離中年的我已經太遙遠,而對於幼年二寶卻還是有點久以後的事啊。

所以現在懷想起來,最感念母校的竟是「自由發揮」?其實這是公立高中不得不採的態度。師長們都明瞭,升學才是王道。公立學校不會明著逼學生讀書;但如果不是升學有關的科目,老師也不用力教。至於學生們的課餘興趣或業外活動,更不需要管了,一中的學生們還算有自制力。

總算把一中的紅樓跟二中的紅樓都看過了,其實我還看過雄中的紅樓,台南師院的紅樓。南一中和南二中的紅樓除了外表看起來都很新外,目前還沒生出特別感想。

(優雅的一中的紅磚禮堂)

本文日期:2017.4.1 | 台南行腳 | 相簿


(170401 原臺南廳長官邸、台南一中)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