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平埔族公廨前(北由火山碧雲寺路碑))

一切因緣 – 在北門的烏腳病紀念園區看到2016.1月份的台南市刊,提到「六甲大丘三角頭請佛踅庄」獲得市定民俗認證。我因此記起東山有一條進香古道待探。於是上網找資料,發現其實我所記憶的進香古道,應該是「東山送迎佛祖」的活動路線,而且不是一條路線。繼續研究下去,發現細節不太單純。經過整理歸納之後,決定開始有計畫的踏查,並加以記錄。所以才有這次六溪香路古道的行腳。

不過「六甲大丘三角頭請佛踅庄」與「東山送迎佛祖」就是不同的兩件事了。網路上找不到「六甲大丘三角頭請佛踅庄」的路線,只知道是請佛祖從赤山龍湖巖啟程到現在烏山頭水庫集水區的山區大丘三角頭繞境。

「東山送迎佛祖」至今已有160年以上歷史。2011年,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繞境活動」(FB 專頁 ),經文建會核定為國家重要民俗資產、國定重要民俗活動。故事的緣起可參考這篇文章六溪香路古道重修緣起。簡而言之:清道光年間,寺僧帶著碧雲寺開基佛祖「正二媽」佛像下山躲避兵禍。經六重溪來到今東山碧軒寺現址搭建草寮,後來建寺供奉。但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碧軒寺的觀音佛像仍會回到火山碧雲寺過年;正月初十再下山返回碧軒寺,隨即展開東山白河數庄的遶境活動。全程以步行方式進行。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由碧軒寺回碧雲寺,稱「東山送佛祖」。路線經杭內1號橋後,開始上山,即為「杭內香路古道」。(「杭內」在台灣堡圖稱「坑內」)。此路線在兩年前曾經發生嚴重坍塌,當年的送佛祖過年,經佛祖媽同意改由172乙上山。去年整理出新路繞過崩塌處,但遇雨仍泥濘不堪(參考杭內香路古道現況)。

農曆正月初十,觀音佛祖像從碧雲寺下山經六重溪返回東山碧軒寺,稱「東山迎佛祖」。當年寺僧帶著佛像沿著溪谷下山的路線即為「六溪香路古道」。但如果在古道南口停車場看到牌示說明,會說「六溪香路古道」並非是現今迎佛祖遶境路線。有兩個問題因此產生:那早年的迎佛祖曾經利用這條古道下山嗎?再則現今的迎佛祖遶境路線又為何?

今日要探的路線就是已經被林務局整理成登山休閒步道,但非今日遶境路線的「六溪香路古道」。並尋找香路古道證據:「北由火山碧雲寺路」碑。

(0.3K處峭壁拉繩)

從台南市區走二高經白河交流道下,往六溪(跟著「台影文化城」指標走),約莫七公里來到六溪分校。所謂六(重)溪,意指從白河到這裡要經過六個溪流彎曲處,可想見此處已處在溪流上游偏僻的地方,位於崇山峻嶺之間。實際走來的確如此,有一種像是新北市雙溪的泰平,偏鄉中的偏鄉的氛圍,但是有著流水淙淙的桃花源。以前新老師若要到六溪分校來上課,不知道中途會不會有座辭職嶺?不過根據六溪平埔族公廨前的說明:西拉雅族人一直到焦吧哖事件之前都還不斷由玉井方面往六溪遷徙。

在公廨周遭遍尋不著石牌仔古井,但「北由火山碧雲寺路」碑就立在公廨入口,很好找。這塊碑據說已經湮沒多年,後來才被居民挖掘而出重立於此。下半截有裂掉痕跡。

香路古道入口在過了檳榔腳一號橋後,有座停車場。古道循六重溪的支流上溯,林務局整理步道時,設有護欄、里程牌,過溪溝處架設鋼構橋。這次紀錄時,特地把每100公尺設立的里程牌拍下來(點選下方google map的圖示,可以看到影像)。

從入口行約200公尺,看到介紹「凝灰岩」牌。隨即有一段陡坡需拉繩踏階而上。於是就有一個疑問,如此陡峭山坡如何以神轎迎佛祖下山?(當然停車場入口牌說此香路古道並非現在迎佛祖遶境路線)。

上了陡坡峭壁後,古道一路寬廣平坦,與溪流相伴而行。有一處落石邊坡是比較危險的地方。不過從此處可以望見下方溪水彎曲處形成環流丘狀。行走在沿著山腰而建的古道,有走在峽谷的感覺。但為更寬廣的山徑。沿路盡是柚木等落葉堆滿。感覺不像是南部的郊山。

1.5K附近有「飲水思源」圖說,解釋山中居民從山中接水的過往。1.2K附近有顆渾圓巨石,戲稱「恐龍蛋」。

上行至0.4K後步出森林,視野逐漸開朗。0.3K附近過橋,這應該是這條六重溪支流的源頭。隨後又是一個需要拉繩踏階的峭壁陡坡。上到陡坡之後,設有一處觀景「遙望」平台,圖說「在此遙望古人走香路古道山路迢迢的艱辛」。平台旁另立有「石灰岩」說明圖說。

0.1K水泥路小徑穿過滿山漫草而上,略有大粗坑古道的氛圍。

六溪香路古道0K。右彎往上,距火山碧雲寺尚有1.05公里上坡路。左側小路則通往土地公廟。中間這條路通往一片肖楠林,前往一探,走到廢屋與荒廢土路岔路口為止。續行應可接回到172乙,即是兩年前杭內香路古道崩塌時的替代路線。但杭內香路古道上來的地方的出口又在哪?由地圖猜測是在肖楠林前的三岔路口。

續行往碧雲寺,可以看到枕頭山以及山上的電台了。從山路遠眺,就算不懂風水的人,也會覺得位處枕頭山腰的碧雲寺真有好風景。來到碧雲寺崖下的碧雲公園。這處公園也有典故,請參看碧雲寺說明,本文略過不表。

從木棧道來到崖上,就是碧雲寺。在此小憩一會,原路下山,回到南口停車場約50分。

試圖從六重溪走小路,「開車」上到水火同源。依查過的資料,途中會經過「千霞園」(六重溪溫泉);而由水火同源也是循著「千霞園」指標下山,可見水火同源與六溪之間應該有車路可到。

車內導航雖然也是如此規畫路線,只是導航所接收的衛星訊號在此不太靈光,而可行車的水泥產道越來越狹窄,上坡路也越來越陡。經過最後一個往千霞園岔路,不取。從山上往下看,但見有幾間湯屋位於山谷中。(為何深山中會有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獨獨一家的溫泉山莊在這裡?據說此處曾有日本大官在此泡湯。)

路越來越小,車越開越驚心。經過一處雞犬相聞的農舍。我本來還繼續往上開,但後頭本來一直跟著我的車,停下來跟農舍人家問路。問完後,就調轉車頭下山去了。於是我也轉回頭去跟農舍主人問路。

是一個手持念珠,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我一時以為是菩薩來跟我指點迷津。老太太跟我說,要去水火同源,應該要退回大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續問,那由千霞園可有路上山?老太太說,本來有路,但路很小不好走,還是要退回大路另走他途才好。

我跟老太太道謝,準備下山。老太太還跟我說,千霞園的水質很好。我心想老太太山中修行,與人為善,還不忘幫鄰居介紹生意。

不過故事還沒完,後來在研究東山迎佛祖下山路線,正月初十凌晨一時從碧雲寺下山,摸黑走約2.6公里的山路,才來到第一處人家-「三求淨舍」。由於三求淨舍也會擺設香案,並供應隨行香客點心,所以佛祖香陣會在此短暫停留。

由「三求淨舍」在網路上再查,並無確切地點。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這篇文章-六溪新舊香路中提到:

六溪是「東山迎佛祖」活動主要行經的區域,現階段都是走千霞園附近的產業道路「新香路」,再轉至東山。根據黃文博所著《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一書中描述,當晚「正二媽」香陣自碧雲寺起駕後,會先沿著往水火洞的方向轉往「頭站」三求淨舍接受千霞園的潘家膜拜,再沿著山路、看著火把和手電筒的方向下山,抵達山路終點後開始在六重溪境內廟庄間遶境和停留

所以我當天開車誤闖上山的路,其實正是迎佛祖新香路。而我以為的農舍人家可能就是「三求精舍」。所以才會有手持念珠跟我指路的老太太現身於此。而老太太為何會跟我提到千霞園的水質不錯,自然是因為跟千霞園有淵源了(參考慈濟仙官府 – 東山迎佛祖回鑾頭站 巖仔下 三求淨舍)。

退回走南97往東走,不過沿途幾處可往關子嶺的,都像是羊腸小徑。經過剛才一番倒車折騰,已經不敢再亂走了。於是路過「慈竹寺」岔路,不取。南97往關子嶺左岔路,被標示要改取右走往縣175(東山咖啡公路),出口對面即是175公路上的福安宮入口牌樓。

(碧雲公園蓮花池)

本文日期:2016.3.8 | 台南行腳 | 相簿


六溪香路古道行動地圖預覽 | Google map | 登山地圖 | 航跡gpx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