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土溝鄉情餐廳)

爬完崁頭山下來,時候還早,老爸提議要去玄空法寺,我卻早想好要去後壁的土溝村走走,據說那裏的農村社區營造很成功不只是彩繪而已。

下山時,不走175公路轉172縣道,而是讓導航導引經過東原村到白河(這一帶有所謂進香古道,或許從仙公廟下山的南104-1有部分路線即是當日的進香古道)。經過賞蓮區,轉南91鄉道,土溝村離林初埤不遠。

來到南91鄉道,早已過了蓮花盛開時節,附近蓮田徒留枯萎蓮葉而已。土溝村不用特意尋找,因為看到路邊停滿車即能知覺應該是到了。為什麼這景點這麼熱鬧?原來是正逢今年(2014)土溝農村美術館活動舉辦的期間。整個土溝村就是一座美術館,展期到明年的5/3。關於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展覽訊息可看他們的粉絲頁。大抵上是今年共有21個展場,戶外展場可免費參觀,但戶內展場就需要先購買150元PASS卡才可以進場。另外根據部落客文章說去年就有幾米的「比西里岸的飛魚party」,但今年移到室內展館,得再加收100元清潔費。

關於這些的種種,包括幾米的創作來到土溝,我們當然一概不知。我本來就是臨時起意想要來土溝逛逛的。走入土溝村的主要街道,沿途就能看到各種以農村為主題的創作。我想這種以常民生活空間為藝術展場的概念,當是師法自日本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

藝術祭透過鼓勵藝術家進入社區,融合當地環境,與農村裡的老人家以及來自世界外地的年輕義工,創造出近200 多件散落在村莊,田地,空屋,廢棄的學校等760 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而又充滿當地風土人情,與大自然及社區共生的藝術作品。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家依靠與當地的居民一起熱情地迎接八方的來客。在您在踏上藝術之旅的同時,亦可以看到美麗的梯田、樹林、體驗廟會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全心感受四季景色各具美態的越後妻有地風土和文化。整個山林成為了讓大人小孩學習和遊玩的場所,在這裡的體驗,重新喚起了我們對故鄉的思念,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了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的聯繫。

(在地生活與走馬看花)

在路口有個小涼亭,其中有個水協仔。我本想請老爸過去當模特兒示範用法。老爸說,他小時候半冥常常天未光一直打水到天亮,現在老了就不必了。

來到土溝鄉情餐廳,入口處有個高高的米倉。老媽說姨丈老家也有一個,以前是有錢的地主家裡才會有米倉。鄉情餐廳的內部,老媽一看就知道是豬舍改裝的。至於對面的灶腳,有三個鍋爐,看來當年應該是需要供應多人伙食的大戶人家。

續往前走,沿路有創意站牌。紅磚圍牆邊是十數幀大幅黑白的農村人物寫真的老照片。在稻田前有個涼亭,擺上教室課桌椅。有小朋友被大人們指揮去擺出模擬要被老師打屁股的情境。遊客帶來的小朋友在農家大大的三合院前繞圈嬉戲。還有一處空地上有馬賽克磚所拼成的客廳沙發椅意象。有一面牆塗上快樂兒童彩繪,遊客爭相與之拍照。來到在廣闊的稻田,青綠的水稻隨風起伏,彷若波浪。遊客要以稻浪為背景拍照,他們也真把「無米樂」的稻田與當作肥料的波斯菊花海般走了進去。正好新營正在舉辦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所以也有成群結隊的外國團員利用時間被安排到土溝來參觀。

不過熱鬧觀光客來往原本靜謐的農村,其實仍暗藏有強烈的對比。

譬如老街門庭前,有正在清理蓮藕的,有在處理龍眼烘焙的農家,她們臉上只有投入眼前的工作的專注神情。眼前的蓮藕,龍眼才是他們生計之所在。對於如潮水來來往往的觀光客,選擇漠然以對。當然也有腦筋動得快的生意人,賣古早味冬瓜茶涼飲,或是在店中擺出古早時代的刨冰機器來招徠客人。至於那專賣蛋糕的小貨車,並不一定是在地人來經營的。

土溝村雖然在農村社區營造打響名號,帶來觀光人潮,不過人潮似乎對於當地居民生計沒有改善,反而對於交通與環境的影響帶來困擾。或許這也就是今年的農村美術館若干展場改以收費的方式來經營的原因之一。

尤其諷刺的是,有戶人家在辦喪事,然而觀光客似乎都裝作視若無睹似的繼續逛大街,看旁邊的裝置藝術,老水井,言談自若,絲毫不以為意的樣子(身為遊客似乎也只能這樣子了,要他們如何「里有殯不巷歌」?)

關於農村幽情其實可以自己找時間來領略,卻也不一定要依照官方說法忙於去每個展場蓋個章充數。細細觀察的話,破舊的竹篙厝牆面露出米糠稻殼、轉角埤塘有潔白的野薑花綻放。農家旁邊有空地種有冬瓜,而門前就正好有在曬冬瓜。及至又看到農厝邊種有南瓜,老媽就想到過幾天可以來炒個金瓜米粉。

這些農村幽情,無關彩繪,也無關幾米等裝置藝術創作,當然也吸引不了觀光客。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於是過了幾天,我真的吃到老媽炒的金瓜米粉,滋味真不錯,若還能加些嗆辣椒更好。

(稻浪)

本文日期:2014.10.11 | 台南行腳 | 相簿


崁頭山到土溝路線圖

 

4 則回應 to “台南行腳271-土溝農村美術館,不只彩繪而已(141011)”

  1. 山客表示:

    [破舊的竹篙厝牆面露出米糠稻殼]沖著這句話近來看這房子,卻失望的沒看到,前陣子和老妹懷舊時才在說土角厝都還算有錢人住的了,早期農家~我三伯父家都是竹編夾著泥塊敷成的,只有樑柱是木頭,屋頂蓋的是稻草,大雨一來,朱頂漏水,牆壁滲水,一整個屋子潮濕,地面也沒鋪水泥,一不小心就滑倒呢。

  2. 山客表示:

    嗯,有一點像,這房子也是好材料,竹編糊的不是土泥巴塊, 好像有混水泥的石漿混凝土,剝落的外牆白水泥是有[粉飾]作用,基座是磚牆,這是有錢人家的房子啦!農家就只是就地取材的蓋房子,了不起底部就是用卵石堆砌,紅磚是要用[買]的。三星鄉天送碑那帶有石頭坡舊稱,溪邊到處都是大小卵石。
    感恩

回覆 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