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身輕如燕是蕭郎

紅葉谷,槭與瀑

小黃的殺手鐗–滿天花雨

ivan一個箭步..

這個星期一直到端午節共四天,本來要到蘭嶼去的,結果因為一個過門而不入的颱風,硬是把行程做了大大的改變。首先是星期六依然跟著梁山兄弟去內柑宅。說真的,我比較喜歡稱這一帶為八連溪流域。

這一帶我已來過四次,紅葉谷附近我來過兩次。這都是兩三年來的事了。台北行腳以來,深覺有些地方的優美,可以以筆墨形容,有些則須自己去體會。如果說故意要把某些路線變成私房路線,其實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旅記一寫出來,瞞不過真正的行家;而一般的遊客也不會對這些未大量曝光的地點有興趣。所以說,入門以後的郊山玩家,如果會繼續悠遊山林間,一定都在某方面有他的堅持。有的堅持古道的探索熱忱,有的堅持品嚐獨行寂寞的滋味..。我可以了解這種希望能維持最真與最純的心情,但我卻知道這是無法強求,萬事萬物總有成住壞空。

八連溪水流過的回憶 今人見此當思古人嗯嗯之辛苦

(伏流瀑布)

所以冬烘先生有時候很阿Q的把旅記命名為「無題」,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的私心不想讓別人那麼容易猜中我到什麼地方;另外有大部分的原因卻是當天的旅程其實已轉成心靈的漫遊,隨興之所至,就算有外人來遊此地,也決不會有同樣的心情。那寫這篇旅記其實是為了自己,因此就算命名為「無題」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因此我沒去蘭嶼,但是卻因此藉由蕭郎發現了一年半前想找的伏流瀑布。其實要說我因此會很興奮嗎?倒也未必。在我心中,伏流瀑布在一年半前的台北行腳一四五就已經找到,也是找不到了;並且故事就此完結。就好像倚天屠龍記的殷離,永遠找不到她心目中那個壞張無忌一樣。

所以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眾兄弟的古道熱腸,我已經忘了有伏流瀑布這回事。但八連溪的紅葉我卻依然會記得,那一片數大便是美的芒草海我也還記得。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捨近求遠,帶著大家在八連溪流域繞一圈。

或許大家都會覺得很奇怪,但是在我的認知中,到三芝八連溪流域就是要這樣走的:101公路右轉木屐寮,在鄉間小路上可以開始望見溪谷對面山邊的芒花海。這時我們在一號橋就會看到一條美麗的八連溪支流來會,而溪岸邊芒草萋萋。

光陰的故事 大樹下的故事

(茄苳坑古道,陽光透過林間,明暗對比分明)

過二號橋更往上走,如果在深秋,兩旁就會有楓紅,尤其難得的也是一個靜字。然後來到內柑宅,無名橋下溪流也有楓紅,也有幽徑,令人流連忘返。這是我所鍾愛的路線,也是八連溪尋楓紅、尋伏流瀑布的三步曲(138,141,145)。最近一次來,甚至連紅葉也不尋,因為蘭花而化為無題(214)。

所以內柑仔古道,對我來說是一條無意間探訪的路,始於台北行腳145,那時候登山口所綁的路條都沒有幾條。很奇怪的是,當時我一個人就可以深入到紅葉谷上方的雜木林區。一年之後,我又一個人在雨霧中上到竹子山道路附近。現在想想,如果不是有一種「無所謂」的堅持,大概尋常人不會這樣子做的。八連溪流域的旅行,總是有「什麼」會隨時出現的可能,或許我要的就是這個吧。

所以後來在十三分鐘過溪處,發現往左邊的山腰路;不僅又看到古厝的遺跡,且又找到伏流瀑布。伏流瀑布就在西內柑仔橋下溪流的上源,這是事先無法預料的。

但是..但是,我覺得在某個古厝遺址附近的森林,投射一方陽光亮晃晃在林間,極度幽暗與極度光亮的強烈對比,讓人一時為之震撼,忘記自己身處在哪一時空中。幽林、石厝、大樹、光影,彷彿幽幽地在述說屬於這裡的故事。攝影者最愛在這種無意間遇到的場景中,營造自己想像的意境。於是當大家在攝取遺跡,我想捕捉的是光與影,不管是林間還是石頭厝上。

黃昏在貝殼廟附近看竹子山很清爽 用餐前趕上三芝海邊的夕陽

本文日期:2004.6.19(7.1 finished) | 台北行腳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