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鳥居)

以前就聽聞虎頭埤內有日治神社遺跡,但不知道確切位置在哪裡。好像是大門入口處附近,不過我來過虎頭埤多次都不曾注意到。近日看報上旅遊新聞介紹到新化武德殿與虎頭埤內的神社殘跡,竟有個我以前不知的大鳥居,正好早上小兒們想出去玩,於是驅車前往。果不其然在快到達虎頭埤前,小兒們通通睡著了。在虎頭埤停車場,老爸自告奮勇要在車上看顧兩個沉睡小兒,於是我又再度踏上孤身訪古的探索之旅。此行預計花費20分鐘尋訪包括鳥居、神橋、新化社石碑、神社附屬社務所等標的。

位於虎頭埤風景區的新化神社據說還有一代與二代之分,現在兩者當然都已經不復存在。關於新化神社的歷史考證就等我有個完整探查之後再來詳述,此回只想單純享受探索的樂趣。

報上只說鳥居在風景區鄰近的巷子裡,卻沒說在哪條巷子。在風景區大門口張望,只有面對大門口右側,也就是來時路方向有民居聚落,也才可能有所謂「巷子」,於是步行前往。在一處巷口看到許多民居仍保有傳統日式屋頂的鬼頭瓦或鴟角,這一處舊聚落有可能前身為日式宿舍。不過並不全然是木造,大部分都是紅磚為牆,有一家的房舍還不斷往外加蓋延伸有三間,竟也都是紅磚為牆的日式屋頂,少見多怪的我應該是第一次看到這種中日合璧的。另外還有一高大紅磚外牆上開有氣窗的,也是一日式屋瓦為頂,看起來像是倉庫。

至於鳥居,就在巷口轉角看到了。形式如花蓮壽豐的碧蓮寺前鳥居,這麼高大的石造鳥居在台灣剩下的應該寥寥可數。鳥居上頭有地方上加上的放送頭當作村里廣播用,是不是因為這樣才逃過被拆除的命運。我端詳許久,並沒有在鳥居柱上看到文字,便接下去尋訪社務所。

根據報載,通過鳥居後直行,可看見紅屋頂的社務所。不過我依著前行進入偏左小巷,只看到一間水泥寺廟,鄰近小溪。跨過小溪就可以回到虎頭埤大門前的停車場。想必小兒們都還在睡覺,我也不用這麼早回去。退回民家小寺,站在跨溪橋上,順著溪上游看去,可看到如同報載照片中隱身在樹木叢的神橋。看其橋墩與側邊護欄,型態頗為優美。


(神橋)

既看到神橋,於是退於鳥居前的巷口,改從偏右巷子進入,路底有水泥牆封住。走到側邊張望,神橋就在眼前。之所以用水泥牆封住可能是虎頭埤風景區要防止民眾由此不用買票進入風景區。只是看這神橋並非斷裂,而日治時期顯然這才是主要入口,從鳥居經由神橋進入神社的參道。只是相對於現今大門,反而變成是在風景區的一隅,難怪我來虎頭埤這麼多次從來沒看過。有關單位夠靈敏的話,應該盡快恢復這條動線,將會更具有觀光吸引力。

至於神社附屬社務所應該就在過了神橋之後,也就是風景區之內了,報上敘述顯然順序顛倒。不過這一回我沒打算進入園區內。根據報上敘述,社務所旁邊有種植黑松,此番我只能在風景區門口張望了。至於一代神社的「新化社」石碑,曾經被丟入潭內,因此逃過被破壞的命運;近年來疏濬後重新發現,才又立於原神社遺址的廣場所在。由於也是位於風景區內,這一次就算了。這30分鐘小探,得知虎頭埤新化社的參道路線,足矣。

退回,漫步小巷弄中,欣賞民居。重又回到風景區停車場,二寶已經醒過來了。看看時間已經將近11點半,也要吃中飯了,便啟程回家。這次又是我一個人在玩。來時由於原先由台19甲岔往中興路的道路在施工,小繞了一下;回程時改由8號國道新化端,雖然是走了遠路,但由於上了高速公路,開車時間竟也差不多。

(虎頭埤風景區入口處遙望黑松)

本文日期:2013.5.6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DB(GPS)


二高新化系統至虎頭埤交通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