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幸福川畔吃麵包,連河水都金光閃亮的)

前陣子高雄第二運河整治後,徵名得「幸福川」,兩旁也鋪了自行車道,於是便來體驗一下。其實二號運河,還是幸福川,原本名稱是三塊厝港,商船從愛河中游轉入三塊厝港,可以一直上溯到今天的三鳳中街附近,也造就了三鳳中街成為南北貨的集散地。

南部的運河一向給人臭水溝的印象,蓋因上游已成盲段缺少活水源頭,而民生廢水又不斷直接排入溝渠中。說是整治,其實也只是在中下游疏濬。近年來逐漸將排水系統與河道分流與過濾,成效還有待觀察。像今天我們騎經幸福川到中博高架橋附近,河水已經很黑了,也幾乎是靜止不動,難怪去年沿岸民居還傳出登革熱疫情。其實幸福川流經高雄市中心地帶,也就是火車站前;如能好好整治定能讓整座城市改頭換面。

我載著兩個小兒順著愛河而下,過了建國橋之後,來到幸福川的匯流點,取河右岸-河南二路而行,其實河兩岸都有自行車道。初時覺得河岸風光還不錯,原來是此時西斜的陽光還能照進運河來,河面上一片金光閃耀。來到自強一路之後,看到左方有一棟綠色奇特造型的建築,特地轉過去看一下,原來是台灣聖公會的聖保羅教堂。我們對於教堂-前面的麵包攤比較有興趣,於是買了一個帶到河畔給兩小兒分食,也是騎得夠久需要休息一下。

不過後來我有來查了一下資料,原來這聖保羅教堂可是有來頭。是由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陳其寬所設計,與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同年代建築,樣式都是「反曲薄殼屋頂構造」。這反曲薄殼構造乍看下像是剝開後的柚子皮,大概是最近我家柚子吃多了,才讓我產生這種聯想。反曲薄殼構造的建築特色之一就是利用反曲張力,所以可以使屋頂外殼使用較薄的鋼筋混凝土,因此內部並不需要樑柱構造,所以可以大幅減少建築材料。從外型可以看到留有天光的縫。

(這是手風琴嗎)

兩個兄弟吃完麵包後上車續騎,騎到中華路口之後再騎回南岸,不久就看到北岸有一寬闊腹地,原來是三鳳宮。三鳳宮的門神彩繪聽說也是潘麗水所作,下次有機會應該記得拜訪一下。後來我騎完幸福川(到中博高架橋來回)之後的感想是,沿著運河畔有三多:寺廟教堂多、旅館多、青草店多。而這三多應該是可以解釋的,因為高雄老聚落舊社區岩著三塊厝港(運河)發展,所以依附在人群附近的宗教信仰自然也多;至於旅館多應該跟位於火車站前有關,不過這一帶的旅館多已老舊不堪,這大概是全台灣火車站前站後旅館的共同特色,勉強撐著而已。另外就是三鳳宮附近有許多青草店,大概是跟三塊厝長久以來就是南北貨集散地有關;店門口前就擺出許多盤青草當作號召。我十幾二十年前有到高雄時,就聽人說過高雄的青草茶最是有名。

繼續騎到瑞源橋,這橋身造型很像手風琴。但騎近看之後,河水漆黑如墨,雖然手風琴橋身倒映河面,但實無風情可言。

繼續往前騎,越接近高雄車站前,聲色場所與旅館和教會都多了起來,想是身心都需要救贖一番。不過這一帶也靠近雄中,也多小吃美食。

騎到遇到中博高架橋擋道,自行車道在此暫告中斷,以後會不會隨著鐵道地下化而貫通也不曉得。於是我們從北岸往回騎。河畔人行道上聚集許多外勞,假日出來都在車站附近與他們的朋友聚會。

騎不久,大寶和二寶又吵著要下來用走的。騎過自立一路就讓他們下來鬆鬆腿。河畔設計的那個凹凹凸凸的,看來應該是用來停自行車的;兩兄弟自是不管是何用途,好玩就好。

回程時改由中華路北上,經過三鳳中街與中華路地下道,不過這地下道算是平緩好騎,速度也可以放快點,稍稍可減去怕被機車追撞的恐懼。

(幸福川畔有三多)

本文日期:2012.9.9 | 高雄行腳 | 相簿 | mps(GPS)


幸福川愛河自行車道支線至中博高架橋交通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