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緣溪行)
哈赫拿爾森林去年下半年被文史與環保團體炒得沸沸揚揚(參見台南哈赫拿爾森林 發現參天巨木),但直到連功德滿溢的vp也受邀造訪而聲名大噪後,這才真的引起我的興趣。不過其實這秘境的入口與路徑只在這些團體間口耳相傳,網路上還查不到路徑資訊,只知道他們口中說的這片森林指的是竹溪流經竹溪橋與金湯橋之間的區域。
我去年三月曾探訪過正在整治中的竹溪,不過其水質依然不敢恭維,連Google地圖都標為台南市東幹線排水溝;有網友甚至說「與其用個洋名來美化臭水溝 為何不去督促市府取締上游 工廠排放」(不過這網友應該誤解了,竹溪的汙染源中民生廢水排放應該佔大宗)。所以竹溪橋到金湯橋這一段人煙罕至的竹溪風光究竟可以美到哪裡去,是不是言過其實?我就很有興趣去見識看看了。
這洋名「哈赫拿爾」由何而來?可參考這篇報導-台南哈赫拿爾森林 發現參天巨木。在Cornelis Plockhoy 1652年所繪製的「大員及其附近地區海圖」中,市鎮東南方的大片森林即為Hagenaars Bosch。但照理說直接用「英語」音譯應為「哈根納」森林,不知為何變成「哈赫拿爾」森林?
因為這不知所云的「哈赫拿爾」便引發許多人不同的遐想,從「大片森林」、「茂密的森林」、「美麗的森林」都有。這篇報導提到旅荷學者稱其為「海牙人的森林」,是比較可信的說法。窮極無聊如我查了一下海牙的荷蘭語,聆聽過發音之後,Hage的確聽起來像「哈赫」:
海牙(荷蘭語:Den Haag;[dɛn ˈɦaːx]),官方亦稱斯赫拉芬哈赫(荷蘭語:’s‑Gravenhage,[ˌsxraːvə(n)ˈɦaːɣə] ) – 維基百科
該報導中提到的另一段紀載,或可猜測Hagenaars與Willem都是人的姓名,而非「茂密的」,「美麗的」這類形容詞。如果在Google搜尋Hagenaars可驗證這點。還有報導中提及其他森林名也可佐證:
1643年4月13日,江譯的《熱蘭遮城日誌》記載:「今天議長和熱蘭遮城議會決議,以前公佈的關於在威廉森林(Willem Ebbens Bos)、哈根納森林(Hagenaars Bos)和三座小森林(de Drie Bosjens)砍樹木的告示,要再公佈一次,目的在於要保存赤崁附近的森林,方便我們以及駐軍的取用薪材和木料,也使市民和前來的船得以繼續從那裡取得薪材和木料。」
不過後來我又找到一篇文章荷蘭文章《Ben je een Hagenaar of Hagenees? Wij zoeken het uit》,大意是你是高尚的海牙人還是鄙俗的海牙人?(有點像是原台南市人自稱市內人的況味)。從這篇文章的Google中文翻譯,Hagenaar這個字說的就是「海牙人」。
不管如何,竹溪東面與大同路之間現今還有「大林」這個地名,漫步在竹溪畔走得橋附近,對面所見就是大林國宅。
繼續閱讀 »